高效人造石墨材料技术
技术通过优化石油焦或沥青基原料的石墨化工艺(采用高温处理2400°C以上并结合掺杂改性),开发高纯度和可调孔结构的石墨负极。创新点在于掺入硼或氮等元素调节石墨层间距,提升锂离子嵌入效率(容量接近372 mAh/g)。采用机械粉碎和分级筛选实现粒度分布均匀(D50 <10微米),提高涂覆均一性和倍率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硅基薄膜负极技术
采用磁控溅射或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ECVD)在集流体表面直接沉积纳米级硅薄膜作为负极。创新点在于薄膜厚度精确控制(<10微米)和界面梯度设计(如Ti或C缓冲层),实现高面积容量(>10 mAh/cm²)和低内阻。该技术通过原位合金化过程(如与Mg或Al)改善薄膜与电解液的界面稳定性,显著提升循环性能和高倍率表现。
多孔硅碳复合材料技术
技术通过模板法和溶胶-凝胶工艺合成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孔洞尺寸从纳米到微米级别可控,实现应力分散和电解液渗透优化。创新点在于双孔结构(macro-meso pores)设计和表面功能化改性(如引入导电聚合物涂层),有效缓解硅的体积膨胀(膨胀率降低至50%以下),并提高离子迁移效率。基于此,该技术提升电池的快速充放电能力和安全性。
硅碳(SiC)复合负极材料技术
技术聚焦于硅-碳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硅纳米颗粒表面构建均匀碳包覆层,形成核壳结构。创新点在于碳层厚度精确控制在纳米级,并通过石墨化处理优化导电网络,同时硅核心提供高比容量(约4200 mAh/g),碳壳缓解体积膨胀并促进电子传输。该技术通过梯度设计(如硅碳比例优化)实现高倍率性能和低温适应性。
硅氧碳(SiOC)复合材料技术
一种基于硅-氧-碳三元复合体系的高性能负极材料技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尺度多孔结构硅氧碳复合材料,通过在分子层面调控硅颗粒的纳米尺寸和氧掺杂碳基体,实现高离子扩散效率和体积膨胀缓冲机制。创新点在于引入纳米孔道结构和原位碳涂层,显著提升比容量(可达1000 mAh/g以上)和循环稳定性,解决硅基材料体积膨胀问题。
科创行业
融资次数
1
员工数量
小于50人
专利数量
10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技术进出口;电子专用材料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专注于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硅氧碳(SiOC)、硅碳(SiC)、多孔硅碳、硅基薄膜负极和人造石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解决方案的一体化业务,致力于推动锂电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扩展。
上海昱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230万
2017-10-25
刘萍
18601775899
zltrue@163.com
上海市闵行区苏召路1628号1幢C2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