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资讯
  • 研究
  • 视频
点击上方的行舟Drug▲添加关注1类生物药临床审批概况2019年2月,共有9个中国1类生物药获得NMPA的临床默示许可,其中1个为特殊审批品种,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1.IBI318IBI318是一种重组全人源免疫球蛋白G1(IgG1)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同时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肿瘤相关抗原(TAA)的一个未披露靶点,增强免疫突触的形成,从而加强抗肿瘤活性及增加抗肿瘤疗效,是一种抗肿瘤药物。该产品由信达与礼来共同开发。2018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原CFDA)受理信达提交的临床试验申请(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2019年2月被默认许可临床试验。IBI318的同靶点(
原标题: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商斯丹赛获领航新界新一轮股权投资【猎云网北京】12月18日报道猎云网近日获悉,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商斯丹赛(ICT)宣布已完成新一轮股权融资。此前,斯丹赛曾获火山石资本、高特佳、软银中国、敦厚资本、智诚资本、鼎晖投资等资方的数轮投资。斯丹赛生物创始人兼CEO肖磊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得到领航新界的支持来进一步加速我们的全球化进程。我们的研发技术平台也吸引了其他国际投资者,领航新界的加入也正是因为大家都相信我们研发技术平台的创新性和可行性。”领航新界合伙人谢欣博士表示:“我们被斯丹赛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对患者的责任感深深地打动,斯丹赛的新一代表达dominantnegati
医谷最新消息,9月6日,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斯丹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丹赛”)完成超4千万美元(约2.58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鼎晖VGC(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领投,另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斯丹赛2009年8月成立于上海张江,主要从事CAR-T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斯丹赛产品包括多条管线,覆盖多个实体瘤与血液瘤领域。2019年12月,斯丹赛申报的CD19CAR-T产品ICT19G1已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用于治疗成人复发难治CD19阳性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据悉,斯丹赛基于自主研发的CoupledCAR技术平台开发出的新型CAR-T产品在针对晚期结直肠癌、晚
9月6日消息,天眼查信息显示,数字化医疗服务商“卓正医疗”近日完成6000万美元E轮融资,此轮融资由一家国内顶尖科技企业领投,一家香港大型商业集团跟投。另外,本轮融资由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美迈斯担任法律顾问。卓正医疗创始人及CEO王志远指出,本轮融资过后,卓正医疗计划为,一方面,5年内新筹建5家中小型医院和10家大型综合门诊部,加速完善线下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加速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和流程协同,真正实现医疗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交付,尽早实现服务100万家庭会员的目标。天眼查信息显示,卓正医疗所属深圳卓正瑞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后者成立于2014年4月22日,法定代表人王志远,该公司经营范围含财
日前,由邦泰生物牵头、联合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广东海洋大学等单位申报的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植物药的活性成分规模化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获广东省科技厅立项和政府研发经费资助!项目计划总投入3500万元,其中财政科技资金投入1000万元。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政务公开”栏目申报指南材料中显示,“绿色生物制造”专项设立工业酶和菌种绿色制造、绿色生物制造装备、药物绿色制造以及重点行业绿色生物制造应用等4个专题11个研究方向,拟支持不超过15个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周期约3年,期间要求项目成果实现产业化。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早在今年5月,国家发布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石恩泽深圳报道若说2021年是合成生物产业投资元年,今年则是合成生物企业探索商业化的元年。“今年头部合成生物企业正在面临一轮‘大考’。”百葵锐创始人兼CEO章家泉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这一轮商业化能力测试将会很残酷,若是企业拿不出对等的“好成绩”,则会在市场压力下掉队,今后恐难再获得大规模融资。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世界各国在生物领域开启了新一轮产业化赛跑。目前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工原料、护肤品、农业等多个应用领域实现了绿色制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10个省份在地方“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及合成生物学的规划和意见。深圳市光明区作为全国首个发布合成生物专项支持政策的区级政府,
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