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资讯
- 研究
- 视频
2022年3月,产业数字化领域又有哪些事?震坤行、欧冶云商、卓创资讯纷纷拟IPO,金山云1亿美元回购股票,捷配并购捷多邦,腾讯云发布敏捷数仓新品,亚马逊云科技提速安全合规服务落地中国等。以下为网经社产业电商台(B2B.100EC.CN)为您带来3月产业数字化领域各平台及服务商最新动态回顾。产业数字化定义:网经社定义为指利用各项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改造、赋能,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从而实现产业各节点效率提升。具体包括以产业互联网为重要载体、以产业电商为核心、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作支撑的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创新。一、融资事件据网经社旗下电商大数据
智通财经APP获悉,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信生物”)于10月3日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据悉,该公司曾于2023年3月31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过上市申请。国内自免行业快速增长,荃信生物6轮融资身价翻超40倍据了解,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完全专注于针对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产品管线涵盖了在中国自身免疫和过敏性疾病有明显医疗需求的四个主要领域,即皮肤、风湿、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由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的生物药物在中国获批数量有限,加上MNC开发的重磅药物相关治疗费用高以及缺乏对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意识和教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王璐二度递表港交所的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信生物)是否能很快收获资本市场梦?这是外界很关心的问题。然而,在研发大幅支出以及亏损持续增加的当下,荃信生物将如何平衡商业化及收入前景?这也是公司必须要面临的重要难题。官网显示,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临床后期阶段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药物管线及成熟的商业级规模的内部生产能力。01两年半亏损近10亿据悉,公司现已形成包含多个创新品种的产品管线,其中6个品种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适应症覆盖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等皮肤、
出品|子弹财经作者|段楠楠编辑|冯羽美编|倩倩审核|颂文2021年以前,由于资本的追捧,生物医药企业掀起了赴港上市的热潮。随着资本的退潮,2022年及2023年赴港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减少了许多,且上市融资难度远超以前。不少生物医药企业甚至四度递表,仍未能通过港交所聆讯。在此背景下,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信生物”)10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此次递表是荃信生物一年内二度递表。有意思的是这家2015年成立的生物医药公司目前产品并未实现商业化,公司未能产生任何主营业务收入。在资本退潮以及公司商业化进展较慢的影响下,荃信生物想要顺利上市并不容易。1、获投
【荃信生物尚无产品实现商业化,核心在研产品最快进展为临床Ⅲ期】#荃信生物尚无产品实现商业化##荃信生物核心在研产品最快进展为临床Ⅲ期#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作为仅次于肿瘤的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其市场空间正在持续放量,吸引越来越多制药企业加入竞争。今年3月31日,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荃信生物”)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由于在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其IPO申请状态转为“失效”。10月3日,该公司再度发起IPO申请,计划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荃信生物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专注于针对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产品管线涵盖皮肤、风湿、呼吸道和消化道四大疾病领域。自创立
作者:潘妍出品:洞察IPO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作为仅次于肿瘤的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其市场空间正在持续放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药物的全球市场规模为1875亿美元,占所有药物总额12.5%。但在中国却发展相对滞后,2022年市场规模约90亿美元。不过预计到2030年,中国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将会增长至415亿美元,前景巨大。面对蓝海,众多药企瞄准该领域,纷纷进行布局。2023年3月,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荃信生物")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由于在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其IPO申请状态转为"失效"。近期,荃信生物向港交所主板重新提交上市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