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
关注
已关注
产品&解决方案
整合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时延控制技术,通过手术动作分解编码与网络QoS自适应调节,攻克300ms级延迟下的操作稳定性难题。创新性采用预测性动作渲染算法和双通道冗余控制架构。
融合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空间定位技术,结合术前CT/MRI影像与术中光学定位,开发了多模态影像实时配准算法。创新点在于采用深度学习补偿器官形变误差,实现手术器械亚毫米级动态追踪。
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精密操作技术,通过多自由度机械臂与末端手术工具的协同控制,实现亚毫米级操作精度。创新点包括手术器械的柔性传动机构设计及基于实时力反馈的防组织损伤算法。
研究院孵化了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康多机器人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多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KD-SR-01),该产品在研究院的支持下,经历了样机研发、实验室测试、动物实验、型检、临床试验等重要环节,最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国械注准20233101617)。此案例是研究院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典型代表,贯穿了产品研发、测试、标准制定与注册申报的关键过程。
作为核心成员,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苏州高新区(苏创)医用机器人产业联盟。该联盟旨在促进区域内“产学研医检”协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解决医用机器人研发、测试、注册、临床应用中的共性问题,推动了区域内医用机器人产业生态的形成。
研究院孵化企业苏州唯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输送系统。研究院在其孵化过程中提供了研发环境支持、医疗器械法规咨询、注册检测辅导等关键服务。该产品是研究院重点孵化项目之一,展示了其在推动高值医疗器械研发与转化的能力。
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下,参与联合省内其他骨干单位,共同承担了江苏省医用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该中心致力于整合产业链资源,搭建医用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测试验证平台与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省内医用机器人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此案例体现了研究院在产业资源组织和技术平台构建方面的核心作用。
实现从技术研发、注册申报、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服务,确保各环节协同运作,优化医用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路径。
查看更多
融资次数
2
员工数量
小于50人
专利数量
5
公司简介
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江苏工大博实医用机器人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打造的企业化新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汇聚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医用机器人领域优势资源,建立“政、产、学、研、医、检、标、资”协同创新和多级孵化机制,将高端人才引进、优质项目孵化、行业资本运作聚集起来。推动国产医用机器人标准及测试平台的建设,实现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注册申报、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经营范围
研发、销售:医用机器人、医疗器械、医用仪器设备软硬件、机电产品,并提供上述产品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商务信息咨询,物业管理,企业孵化管理(投资与资产管理除外),企业管理咨询,科技中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代办企业工商、税务登记,会务服务,会展服务,创业投资,创业投资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第二类医疗器械租赁;第一类医疗器械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业务
医用机器人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转化平台
公司全称
江苏工大协同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
¥3,650万
成立时间
2016-06-01
法定代表人
孙玉宁
电话
0512-66910680
邮箱
szmedrobot@163.com
地址
苏州高新区科技城锦峰路158号13幢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