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成芯,破局领航——上海银行新一代账务核心系统成功投产,以科技重塑服务新体验
历经27个月攻坚克难,上海银行新一代账务核心系统于10月7日成功投产。这不仅是系统架构的迭代升级,更是上海银行践行ONE BOS理念,驱动全行数智化转型纵深推进、重塑核心竞争力、布局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举措。新系统以“安全自主可控、以客户为中心、本外币一体化、支撑业务敏捷发展、全渠道融合”为目标,构建起支撑未来发展的稳态核心引擎,为全行业务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架构革新:重构金融服务“动力内核”
新系统以“业务+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路径,推动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同步升级,实现管理与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在业务侧,构建“客户-产品-合约-账户”四位一体的核心架构,实现组件化配置与渠道融合,有效支撑系统稳健运行和业务敏态发展。在技术侧,依托自研“北斗”分布式底座,采用“单元化+微服务”的设计模式,实现服务高效拆分与快速弹性扩容,从容应对高并发场景,为后续业务创新与功能迭代预留充足空间。
工艺重塑:打造高效协同“实施范式”
通过组件化建模方法,新系统将战略能力与功能需求拆解为可复用的标准化组件,如账户、合约、定价、限额等,实现业务功能的灵活装配与快速部署,及时响应市场变化与客户动态需求。与此同时,围绕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切换七大关键环节,构建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体系:通过业务需求与技术落地的深度融合,以标准化流程规避实施风险、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依托“工厂式”高效协同提升项目推进效能,为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效支撑。
技术自主:夯实数智转型“数字底座”
在云化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下,上海银行以云原生技术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北斗”技术生态体系。该体系深度集成标准化路由、微服务治理、大规模分布式体系一键发布、多活容灾切换、智能可观测等关键能力,通过平台化、组件化的建设路径,实现技术基础能力的快速输出与高效供给。此次投产的新系统作为该自主研发平台的标志性实践——不仅实现核心系统升级,更完成研发平台与研发体系的全面革新,标志着上海银行自主研发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彰显技术能力的系统性跃升。
服务焕新:塑造全链路“客户旅程”
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新系统以“客户旅程”为主线,推动流程重塑与渠道协同,构建全链路应景式智能协同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叫号、核身、办理、评价等环节,实现“一次核身、一次刷卡”的高效协同;此外,针对综合查询等高频业务打造专属流程,提升办理效率与服务体验。同时,打造“主动服务、自助办理”的网点服务新业态,通过构建客户一体化视图,支持跨渠道协同审核及断点续做,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奔波”,切实传递网点服务温度。
产品赋能:支撑数字经营“精准适配”
以数字化客户经营为核心支撑,新系统丰富多元产品场景并强化功能适配能力。一方面,聚焦客户个性化需求优化核心业务功能,支持吉祥账户自选、大额存单多次提取、跨产品换卡不换号等服务,更好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强化数字化定价支撑能力,可按客群、渠道、地区、机构、客户规模等多个维度对存款利率、中间业务收费实施差异化定价,助力快速响应市场动态变化;同时,构建五层数字化账户体系,涵盖一户通、一户多介质、集团主子账户等多种模式,灵活适配各类业务场景需求,全方位夯实数字化客户经营的功能支撑,精准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诉求。
风控升级:筑牢安全与效能“双重防线”
新系统构建场景化多层账户资金风险控制体系,覆盖转账、消费、投资等核心场景,实现客户、介质、账户多维管控,支持风控策略配置化灵活适配。兼顾风险防控与业务效率,在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提升服务的便捷性。
自正式上线以来,上海银行新核心系统运行稳定、成效显著:日均承载交易 2400 万笔,系统负载峰值提升超 7 倍,联机单笔交易平均耗时下降 37.2%,日终跑批时间缩短 77.8%,交易成功率达 99.999%。
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投产,是上海银行三十载深耕金融科技、践行“客户至上”服务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标志着上海银行在科技硬实力建设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已跻身城商行前列,成为区域型银行科技赋能的标杆典范。
2025年正值上海银行成立30周年,新一代账务核心系统的成功投产,既是献给行庆的一份厚礼,也为“十五五”发展新蓝图铸牢坚实的科技根基。上海银行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科技与业务融合,加速创新步伐,以更加稳健、智能、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客户、股东和社会创造持续价值,携手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