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译更新点大爆料,「速来围观」这四个字我都说倦了

发布者:传神语联
时间:2025-11-14
收藏
已收藏

【引言】

图片
图片


还记得上次被一份PDF折磨到凌晨三点的夜晚吗?
格式乱码、术语打架、进度条像蜗牛…
别问,问就是翻译人的日常。
这一切也该翻篇了。


01 翻译,也需要「自动驾驶」

老司机都懂,城市通勤用经济模式,盘山公路切运动模式。那翻译呢?

紧急邮件,3分钟后要发?——「极速快译」模式启动

学术论文,半个字母不能错?——「深度精译」模式伺候


这次更新,太好译把选择权交还到你手中。


想象一下:上午9点,老板丢来10页市场报告:「半小时后会议要用」。过去这意味着手忙脚乱地在多个标签页间切换,现在只需轻点「极速快译」,就像把普通轿车换成超级跑车——文档在秒级内完成转换,格式完好如初。


而当你面对一份复杂的医疗报告时,「深度精译」模式就像请来整个专家会诊团。每个专业术语都经过多重校验,确保「心肌梗死」不会变成「心脏病发作」,让翻译精准到每个医学术语的层面。

图片


这不仅是速度的选择,更是对专业尊严的守护。


02 术语查证:专业翻译更精准?

还记得那次术语翻车现场吗?把「bearing」(轴承)译成「方向」,让整个技术文档沦为笑柄。


现在,太好译的「术语查证」功能,如同为每位译者配备了全天候专业顾问。整合多领域权威术语库,翻译过程中可实时校验专业词汇准确性。无论是法律条文、技术文档还是医学报告,都能避免术语偏差,译文专业度显著提升。


这个功能背后,是200+个垂直领域术语库的支撑,涵盖法律、医疗、工程等专业领域。当系统检测到「CFD」这个缩写时,会自动识别上下文——在金融文档中是「计算流体动力学」,在金融领域则是「差价合约」。


我们测试了一份军工零部件技术稿件:

翻译效果示例

原文

3.5.8 批产零件清洁度控制方法

加工中应对容易进入颗粒污染物且难以被清洗的部位进行工序间保护。


TAIHOW译文:

3.5.8 Cleanliness Control Method for Mass-Produced Components

During processing, areas susceptible to 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 and difficult to clean shall be protected between operations.


某大模型译文:


3.5.8 Control Methods for Cleanliness of Production Parts

During processing, areas susceptible to particulate contaminant ingress and challenging to clean shall receive inter-process protection.





翻译结果对比

1

翻译效果对比

1,“批产”

TAIHOW译文:使用“Mass-Produced”精准对应“批产”,这是一个特指大规模、批次化生产的标准工程术语✅。


某大模型译文:使用“Production Parts”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如“Mass-Produced Components”精准。“Production Parts”可以指任何生产中的零件,未能突出“批量化”的内涵。


2,“应对...保护”

TAIHOW译文:“...shall be protected”。这是一个主动态的被动语态,是标准、规范文件中最高频、最有力的表达方式,直接指明了“必须采取保护措施”的要求。✅。


某大模型译文:“...shall receive inter-process protection”。'receive'是一个中性、偏软弱的动词,带有“接受、得到”的意味。在技术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倾向于使用“be + 过去分词(如be protected, be cleaned, be installed)”这种更直接、更具指令性的结构。


2

技术词语的用法

TAIHOW译文:“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颗粒污染物)是标准术语。“between operations”(工序间)完全达意,且非常简洁。✅。


某大模型译文:“particulate contaminant ingress”(颗粒污染物的进入)稍显冗余。虽然语法正确,但在工程英语中,“contamination”本身已隐含了“进入、沾染”的过程,直接使用“particulate contamination”更为精炼。



原文:

清洗线(型号:SGR-28)添加溶质(FS-2) 重量=槽液重量(422.4Kg)×(3.5%~4.5%)=(14.78~19)Kg。


TAIHOW译文:

For example, for the cleaning line (Model: SGR-28), the weight of solute (FS-2) to be added = Weight of tank liquid (422.4 kg) × (3.5%–4.5%) = (14.78–19) kg.


某大模型译文:

For example, for a Cleaning line (Model: SGR-28), the weight of Solute (FS-2) to be added = Tank Volume (422.4 Kg) × (3.5% to 4.5%) = (14.78 to 19) Kg.





翻译结果对比

1

“槽液重量”

TAIHOW译文:译为Weight of tank liquid完全正确。此译法精准地传达了“槽中液体的重量”这一核心概念,与公式中的重量单位(Kg)及计算逻辑完全吻合✅。

某大模型译文:译为Tank Volume 严重错误。“Volume”指容器的容积或体积,通常以升或立方米为单位。原文明确给出了重量单位(Kg)并参与的是重量计算,此处使用“Volume”在技术和单位概念上都是错误的,会严重误导操作人员。


2

上下文的指代

TAIHOW的译文使用 the cleaning line,使用定冠词“the”,特指型号为SGR-28的这条特定产线。虽然 a 和 the 两种用法在语法上都成立,其区别取决于上下文。全文只讨论此型号产线,则“the”更精准。✅

3

单位大小写

TAIHOW使用 “kg”,是国际单位制(SI)的标准。 在正式技术文档中,“kg”是更规范、更推荐的写法。✅



03 格式支持:从将就到讲究

曾经,翻译完最大的痛苦是:「翻译只要1小时,排版却要3小时」。


现在,这个痛点被彻底终结。


新增的TXT、HTML、XML格式支持,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HTML文档:保持所有链接、标签和样式的完整性

XML文件保留完整的标签结构和数据层级

TXT文档:智能识别段落结构和编码格式

但真正的「杀手级」更新,是PDF的像素级还原。


我们测试了一份包含复杂表格、手写注释和多栏排版的学术论文,翻译后的PDF保持了与原文件完全一致的版面布局,连注释的位置、表格的边框宽度都分毫不差。


图片

这意味着,你终于可以自信地对客户说:「翻译完了,直接发您」。


这次更新,不只是功能叠加
而是一次对「专业翻译」的重新定义

当机器能处理好格式、术语这些基础工作
我们就能更专注于——
文字的韵味、文化的转译、创意的迸发
这才是人机协作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