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到“集群”:国家能源局力推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发布者:辰鳗科技
时间:2025-11-19
收藏
已收藏

11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新能〔2025〕93号)。

图片


01

什么是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实现了大规模跃升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截至2025年9月,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17.08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46%;今年前三季度,风光发电量合计达1.73万亿千瓦时,占同期全社会用电量的22.3%。


随着新能源规模越来越大、电量占比越来越高,新能源发展也遇到了系统消纳压力加大、要素保障难度增加等挑战,迫切需要转变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运行模式,实现从“单兵作战”向集成融合发展的转变


如何准确理解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


区别于传统的单纯考虑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发展模式,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要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新能源与其他能源品种的“左右”集成、新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前后”集成、新能源产业链的“上下”集成。通过全方位的集成融合,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可靠替代能力,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途径,从而降低对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实现新能源发展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指导意见》中将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归纳为新能源多维度一体化开发、新能源与多产业协同发展、新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三个方面,并分别提出政策举措。



02

《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图片

到2030年集成融合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新能源可靠替代水平明显增强,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绿色能源保障。


新能源多品种互补开发水平

探索建设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为调节电源,推进省内集中式新能源项目风光气储等互补开发。


新能源开发空间集约复合利用

推动新能源集约化选址、集群化开发,实现场区空间、基础设施、调节能力等方面共用


分布式新能源多领域融合开发

推动交通领域积极应用柔性汇集接入、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等技术;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建设“光储直柔”新型建筑


新能源一体化聚合运营

鼓励新能源与配建储能一体化调用;加强数字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虚拟电厂规模化发展,加强分散电力资源的聚合协同。


新能源产业链“以绿制(造)绿”

提升新能源装备制造绿电应用水平与空间集聚效能,支持构建多能互补、高度自给的低碳零碳园区


新能源与传统产业协同优化升级

引导高载能产业向新能源资源富集、资源环境可承载地区转移

引导传统产业通过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自备电厂改造升级及科学配置储能设施等,系统提升负荷调节能力。


新能源与新兴产业融合互促发展

推动新能源基地与算力设施协同规划,促进电力、算力双网融合运行,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与新能源协同布局、集群发展



03

小结

《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我国新能源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里程碑。它不仅为解决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系统消纳、要素保障等现实难题提供了精准施策的方向,更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引领新能源从规模扩张向系统融合、从“单兵作战”向“集成发展”深刻变革。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随着《意见》的深入贯彻与实施,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绿色动能,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加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筑牢坚实的能源根基,助力我国在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