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倍提效!节省讲师500小时!哈药集团×北森AI做课助手构建精准课程矩阵

发布者:北森Beisen
时间:2025-11-21
收藏
已收藏

在医药行业这个知识密集、规范严苛的领域,培训如何跟上业务发展的步伐?在北森第三届用户大会的现场,医药龙头企业哈药集团分享了如何通过依托北森AI做课,构建与业务深度共舞的精准课程矩阵,助力集团型企业的人才培养。

以下是哈药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培训经理胡守钰的演讲内容整理。

图片
图片

从培训困境到体系破局:打破'外请讲师'的魔咒

'如果培训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将是公司地位最高的员工。'哈药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培训经理胡守钰的这句玩笑话,道出了培训HR的共同心声。在她看来,传统的'外请讲师'模式虽然必要,但往往效果短暂,内容难以持续,员工总感觉'不解渴'

这种困境在哈药这样业务多元的大型集团尤为明显。哈药集团是医药制造、贸易、科研于一体大型企业集团工人数1万人研发人员需要前沿的技术培训,生产线员工关注操作规范,销售人员则需要最新的产品知识和营销技巧。面对如此多元的需求,碎片化的培训方式显然难以为继。

经过深入研讨,哈药团队认识到,必须从体系上进行破局,而课程矩阵正是这个突破口。课程矩阵就像一份人才培养的战略地图,它清晰地标示出每个岗位在不同层级需要学习的内容,既包括当下岗位所需,也涵盖未来晋升所需。这让培训从零散的'打补丁'式活动,转变为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工程。

图片
图片

三步构建课程矩阵:让培训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构建课程矩阵并非一蹴而就。哈药集团探索出了一条'共创、填充、迭代'的清晰路径。

先是与业务部门深度共创。这个过程颇具匠心:培训团队会与业务部门召开'人才能力提升专研会',邀请各领域的业务专家参与讨论。他们以岗位说明书和胜任力模型为基础,但更注重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共同设计出针对性的学习清单。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专业能力模块的设计,而职业素养和管理能力模块则由人力资源部门主导,实现了专业分工与协同作战的完美结合。

在内容建设上,哈药采取'内外兼修'的灵活策略。一方面善用外部资源,但并非简单采购,而是会对优质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将其拆解成5-15分钟的知识点颗粒度,方便员工按需学习。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内部课程开发,创新性地将课程开发指标纳入业务部门的考核体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核指标从最初的'课程产出率'升级为'精品体系化课程开发门数',要求每个系列课程不少于三门,确保了课程的系统性和深度。

最重要的是保持敏捷迭代'我们不追求完美,先追求有。'胡守钰强调,课程矩阵不是刻在石板上的教条,而是需要随着业务发展不断进化的活系统。通过小步快跑、持续优化的方式,确保课程内容始终贴近业务实际。这种灵活机动的策略,让课程矩阵始终保持活力。

图片

节省至少500小时!北森AI做课赋能培训革新

在落地过程中,如何给讲师解压?如何加快做课的效率,保证课程的实时性?哈药集团引入了北森AI做课助手。


图片

只需输入课程主题,AI就能自动生成教学大纲和PPT课件;选择模板后,系统可以一键生成逐字稿;最后通过数字人讲师进行课程录制,整个过程只需半天就能完成。与过去耗时2-3天的传统制作流程相比,效率提升了整整4倍。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北森AI做课助手展现出了独特价值。在安全生产培训这样的关键领域,AI课程确保每一位生产线员工都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最新规范。以新版GMP规范培训为例,过去从制度更新到完成全员培训需要两周时间,现在通过AI做课,三天内就能完成课程开发和部署。在医药知识更新方面,AI帮助构建起动态的知识库,特别是在新药知识普及和临床应用培训上,能够快速响应业务需求,让员工始终保持专业竞争力。

在这个功能上线了的两个月的时间,哈药集团下属企业及集团的各部门一共是生产了200多门课,按照每门课节省2个多小时来看,整体上节省了至少500个小时的录制视频时间。此外,AI做课还能自动生成随堂测试和知识点总结,大大提升了出题效率和学习效果。

图片

深化应用与未来展望:让知识在企业内自然流淌

'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要让知识的河流在企业内自然流淌。'胡守钰这样形容他们的愿景。在她看来,当培训真正与业务共舞,当科技与专业深度融合,培训就能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者,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