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动力荣获2023中国科幻大会最佳科幻产品创新奖
5月29日晚,在首钢园1号高炉的一场融合声光电技术的人屏互动科幻短剧《元宇宙奇妙夜》,拉开了2023中国科幻大会的大幕。
在开幕式活动上,科幻“星球奖”首次亮相中国科幻大会。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先生为冠军企业“英汉思动力”颁奖,其研发的“消费级动力外骨骼”项目荣膺最佳科幻产品创新奖,成为本届大会的亮点之一。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为朱瀚琦博士颁奖
中国科幻大会由中国科协发起,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2023中国科幻大会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成为国家级科技论坛平行论坛。
其中,首届科幻“星球奖”是由王晋康、刘慈欣参与定名,定位为全球科幻领域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奖项,以科幻作为核心动能,表彰和奖励为促进和繁荣科幻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于2022年7月,首届科幻“星球奖”正式面向全球启动,共征集有效项目216个,其中国内项目197个,境外项目19个,涵盖9个国家和27个省、市和地区。通过路演+评分的形式,就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性、团队情况四大维度进行综合评审。
2022年9月完成决赛评审后,于2023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式为冠军颁奖,并在5月31日隆重举办了科幻之夜暨科幻星球奖颁奖典礼。在典礼上,英汉思动力CEO朱瀚琦博士作为冠军企业登台致辞。
▲朱瀚琦博士作为冠军企业在颁奖典礼致辞
科幻是科技的先导,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史也印证了这点。从18世纪的一幅手稿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用对技术可能性的早期探索,从07年Berkeley的第一次商业化尝试到如今由我们中国公司引导的第二代外骨骼科技的量产化,外骨骼机器人用了近200年,从一个非常科幻的概念来到了现实当中。
英汉思动力CEO朱瀚琦博士表示,尽管一个科幻的概念转变成科技的实现它的路程是漫长的,但是科幻作为技术边界最底层的思考是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的。英汉思动力通过自主研发的人体相位实时步态监测算法与动力学自适应扭矩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突破了传统机器人轨迹控制算法的限制,实现对人体行走意图与位姿的精准判定,达到现实意义上机随人走的“人机耦合”状态。
“动力外骨骼”作为一款高度创新的产品,不仅体现了科技的最新成果,更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科幻体验。目前,英汉思动力已实现外骨骼设备的核心动力单元、运动及相关算法的100%自主创新与国产化,将产品的价格降低到传统外骨骼的1/10,进入最低千元级终端价格的消费市场,完成了动力外骨骼从科幻概念到科技产品的转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推动科幻产业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英汉思动力研发的“消费级动力外骨骼”曾入选《时代周刊》2022年度全球最佳发明榜单,成为历年来首款入选榜单的消费级动力外骨骼助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