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记者节 | 一路繁花讲好乐电故事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记者节,是一个记录着时代印记的节日。走近乐电故事汇的这十年,我们已习惯了讲述一线员工的故事,而当我们讲起自己的故事,讲起这片我们深爱的电力宣传战线,十年间的光影便如繁花般,在记忆的枝头次第绽放。这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一段与光明同行的温暖旅程。

故事的起点,始于公司的第一部微电影《小宋的烦恼》。

这部作品在今天看来,拍得并不好,正如我在侧记中谈到“所有编导、摄像、演员、剧务、后期、配音等都是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而所有的工作又都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一遍又一遍反复纠错中完成的。十年前,视频创作还是一道有着极高门槛的“窄门”,没有高清智能手机,我们需要专业的摄像机、三脚架、收音设备、灯光组。而后期剪辑需要高性能电脑、庞大的存储设备,昂贵的剪辑软件。一个“五毛”特效可能需要花数小时才能完成。还有繁琐的配音、字幕、调色流程,创作的过程困难重重,而我们都一一克服了。这得益于我们有一个优秀的创作团队,他们没有专业技术,但他们拥有一双发现之眼和一颗共情之心。也得益于有一批爱岗敬业的员工,他们的本色出演,不需要背诵台词,因为他们对安全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对技术的钻研,早已融入血脉。在镜头前,他们每一个拧紧螺丝的动作、每一次一丝不苟的巡视、每一句对客户的耐心解答,都是最真诚的本色流露,是演不出来的真实。可以说,我们的这部作品虽不完美,但开启了企业宣传的短视频时代。

这十年,是乐山电力发展壮大的十年,也是我们叙事方式不断革新的十年。十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供电区域持续延伸,资产总额、销售量等关键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公司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我们积极投身综合能源服务、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等新业务领域,从单一的能源供应商,蝶变为现代化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而我们的乐电故事汇也完成了从纸媒时代到新媒体时代的变迁。乐山电力的宣传阵地,从报纸、网站,扩展到四微一网一抖,我们倾心热爱着,不仅“走心”,更要创新。当短视频声名鹊起,学习用手机稳定器拍摄人物故事,用无人机俯瞰铁塔银线下的嘉州大地。我们不再满足于记录,而是致力于传播。我们策划《迎峰度夏,追光前行》《乡村电力足,百里春茶香》《电力“红马甲”守护天府粮仓好“丰”景》《“红马‘夹’”扮靓美丽乡村 “满格电”护航产业发展》等系列故事,让公众看见:电,不仅是商品,更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美好生活的“底色”。
我们从记录故事到参与其中。在洪水中记录“8·18”特大洪灾,我们挽起裤脚,播报了乐电人鏖战36小时全力抢险的感人场景;在电网建设中,我们顶着烈日,记录了合兴变电站和丰收变电站建成投运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大雪来袭时天,我们拂开漫天雪花,拍摄了乐电人抢险保电时,那一个个逆行而坚毅的背影。
记得有一次在山区供电所采访,一位工作了近30年的老电工师傅说过一句最朴实的话“只要灯亮着,老百姓心里就踏实”,这是乐电人最动人的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用户在现场拉着抢险人员的手说:“师傅们辛苦了!感谢电力公司!”那一刻,心中满是作为一名时代记录者的骄傲。
那时我们明白,手中的笔和镜头,不是为了简单的报道,而是为了见证与传递——见证普通电力人的坚守,传递守护万家灯火的温度。

十年回眸,最珍贵的不是获奖证书,而是那些被故事照亮的人。
他是“怀揣光明梦”的程柯,“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一个基层供电所所长的梦想,也是他扎根基层25年的责任和担当。
他是“三面所长”秦春林,是管安全事无巨细的“碎嘴”所长,是敢于扮黑脸的“铁面”所长,是安全知识过硬的“学霸”所长。

他是“靓仔”张华,每次抢险任务,他总是冲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安全帽、工作服、绝缘靴、白手套,穿上工装的他,被同事们公认为抢修一线“最靓的仔”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这一路繁花;而我们,何其有幸,成为这芬芳的采撷者和传播者。
记者节,是一个回望的节点,更是一个出发的起点。
十年,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段新征程的序章。前方的路,有“33221”发展布局的战略蓝图,有新能源、新产业、新赛道的时代课题,有更多关于创新、关于担当、关于温暖的故事等待我们去书写。
电视剧《繁花》中的有一句经典台词深以为然: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记忆。总有一些人,一段时间,一件事,被我们深深记住,一生难忘。
下一个十年,这一路繁花,更加灿烂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