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大成基金,共议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发布者:恒生电子
时间:2025-11-06
收藏
已收藏

10月31日,深圳,由大成基金和恒生电子共同主办的“走进大成基金-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规划研讨会”成功举办。恒生电子副总裁、基金保险事业群总裁韩海潮主持会议。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30家公募基金及保险资管机构的近50位行业专家,其中包括多位机构副总经理、CIO,以及金融科技与信息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与核心骨干。

与会专家实地走访大成基金总部,围绕基金行业业务趋势、金融科技规划与应用实践、固收一体化建设、全栈信创落地路径、大模型场景应用等议题,与大成基金及恒生电子高管和专家展开深入交流。







走进大成基金:

大成基金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其业务资质齐全,全面覆盖公募基金、机构投资、海外投资、财富管理、养老金管理等业务。

历经20余年稳健发展,大成基金形成了以长期投资能力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全面覆盖各类投资领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底,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近6000亿元,其中管理公募资产规模超3600亿元。

图片


大成基金总经理助理范瑛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科技已从后台支撑角色转变为驱动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是基金公司打造差异化服务、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抓手。尤其是在行业布局“十五五”的关键窗口期,IT能力的差异化成为各家公司竞争的重要分水岭。

“回望基金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始终与恒生电子并肩同行。”在行业发展初期,正是依托这样的供应商支持,基金公司自动化建设实现从0到1的突破,构建了投资交易、TA、估值等核心基础系统;随着行业需求的不断深化,IT体系从基础保障向价值创造全面升级,并在投研、交易、销售及中后台等关键环节持续提升数字化能力。

尽管头部机构在科技投入上已形成先发优势,但科技浪潮也带来了重塑竞争格局的新机遇。行业的座次从未固定,持续的创新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破局的可能。通过深化科技应用,解决发展中的新课题,基金公司有望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构建起自身的独特优势。



大成基金先进实践分享


大成基金数字化建设规划与实践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这里买一个软件,那里上一个系统”大成基金信息技术部总监郑刚介绍:

在金融科技规划层面,大成基金采用“平台化整合资源、信息化打通流程、自动化提质增效、智能化创造价值”的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构建技术平台与数据中台,解决系统孤岛和数据断点问题,为智能化奠定基石。在AI建设上,则以池化管理降低算力成本,通过本地部署模型和核心的“AI应用中间件”,将AI能力赋能于投研、营销、运营、合规等业务场景。

在应用实践层面,大成基金近年来持续推进产品生命周期系统、数据中台、CRM、智能投研与权益一体化平台、固收全链路数智一体化平台、业务管控平台等多个核心系统的建设与升级。

他总结,“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依赖于管理层的战略支持,自研、合作研发或者直接采购的路径选择,业务部门的主动牵头、合作共建,以及对数字化风险的协同管控。”

 


固收一体化建设规划与实践

固收投资交易通常采用双边询价协商机制,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非标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长期以来,基金公司内部多依赖手工操作,潜藏一定的投资与操作风险。

大成基金信息技术部研发主管熊光斌介绍,大成基金携手恒生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固收全链路数智一体化平台。

平台覆盖投前、投中、投后全流程,打通固收业务在投研、交易、风控、运营等环节的数据与流程壁垒,实现全链条无缝衔接与实时联动。从投资策略制定、交易执行、合规风控到清算交收的全流程贯通,有效支撑了固收业务投研体系的实施,同时强化了询价过程的交易合规性管理与信用风险控制,保障业务稳健运行。

在技术层面,平台采用IBOR架构理念,基于云原生和微服务架构设计,引入实时估值引擎技术、Flink分布式处理框架,融合RPA、NLP、AI大模型等技术,全方位提升投资管理的时效性、精准性与运营效率。



聚焦信创建设与大模型应用

会上,恒生电子业务专家也介绍了恒生资管科技信创全栈解决方案,以及在运营管理领域的大模型应用实践。


基金公司全栈建设方案与落地路径

恒生电子基金保险行业解决方案规划专家朱永健介绍:基于超1000个信创项目,服务超240家客户的实践经验,恒生已形成成熟的资管科技信创全栈解决方案,助力基金公司解决数据库迁移、上下游系统对接、性能提升等难点,实现自主可控与业务创新的双重目标。

同时,恒生联合行业云平台推出信创云解决方案,配套技术咨询、系统集成、稳定性保障等全周期支持,提供多租户模式,降低行业改造成本。


大模型在运营管理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恒生电子运营创新咨询顾问谭敏锐介绍:目前,恒生已将大模型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运营场景,可助力基金公司在智能抽取环节,自动提取非结构化文档信息并对接TA、估值系统,实现自动建账与数据处理;在智能审核方面,依托法律知识库识别合规风险,强化风控;在智能知识库方面,构建运维知识库,赋能运营智能化升级。



基金行业的洞察与规划

恒生电子基金保险解决方案规划部部长朱少伟立足恒生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实践积累与行业洞察,从行业政策动态调整、业务模式创新突破到新技术深度应用三大维度分析了基金行业的变革逻辑与发展趋势为基金公司规划2026年科技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在监管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基金行业正围绕“价值创造” 重塑三大核心能力

一、强化投资能力:在监管合规与业绩提升的双重推动下,机构转向投资研究一体,强化多策略、多资产配置与另类投资能力,拓展REITs、黄金ETF、另类投资等专业领域,以差异化资产布局挖掘价值增长点。

二、创新产品模式:一是推广浮动费率产品,采用“业绩报酬制” 设计,将管理人收益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二是加大被动指数产品布局力度,同时提升FOF/MOM 的资产配置能力

三、差异化服务:头部基金机构率先通过设立子公司,打造垂直领域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依托FISP直销平台的落地应用,搭建与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养老金等机构客户的高效对接通道。

2026 年基金公司科技规划重点在于精准匹配“业务创新、投研重构、安全合规” 目标

◆ 支撑业务持续创新:围绕业务拓展与产品创新需求,重点突破ETF全链路能力建设固收业务数字化转型创新产品发行系统适配三大技术场景

◆ 赋能投研能力提升:通过重构投研一体化体系、优化投资业绩考核机制,推动投研能力从经验驱动”  “数据+模型驱动” 升级。

◆ 筑牢安全合规底座:通过加速业务系统信创升级深化数据开放与系统解耦强化安全与合规管理兼顾“自主可控、数据安全、风险抵御”。

针对以上科技规划重点,恒生已准备好相应解决方案,为基金公司提供高效支持。




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聚焦行业趋势、技术落地与机构协同核心议题进行探讨,并形成一定共识


投研一体化平台建设

投研平台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需实现研究员、投资经理、交易员的全链条协同。但实践中面临合规留痕、历史数据沉淀、业务协同等挑战,需通过管理制度与技术手段结合推动落地。

ETF业务创新与运营优化

ETF领域同质化竞争加剧,需通过指数创新、跨境产品如互联互通、QDII及运营效率提升突破困局。系统性能、补券风控、多市场平衡成为普遍关注点,需协同攻克技术瓶颈。

安全合规与信创建设

安全合规是业务发展的底线。信创建设需稳步推进,可以从架构重构视角出发,而非简单系统替换,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与渐进式迁移。

大模型应用

大模型投入主张场景优先”,期待行业级解决方案降低成本。当前聚焦文本处理、智能客服等确定性场景,与现有系统融合赋能。



恒生电子执行总裁张永在总结中指出,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不仅是支撑业务的核心力量,更是推动机构应对运营压力、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

行业正面临技术迭代与合规要求的双重挑战,而产品化与生态合作是未来持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路径。

恒生将继续携手各类机构,通过持续的市场洞察与产品规划,以更开放的协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与经验共享,共同制定科技规划和可行路径,助力基金行业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科技与业务更紧密的融合。

“感谢大成基金及各参会机构的真知灼见,期待未来持续开展‘走进系列’活动,共同推进行业合作,成就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