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草 二十四节气养生丨霜降
农历八月初二
乙巳年 丙戌月 乙丑日 蛇
2025年10月23日
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便是霜降时节。这个节气蕴含着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预示着大地即将迎来寒冷的季节。
霜降气候
霜降节气,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霜降三侯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霜降时节,豺狼等动物为了过冬开始大量捕获并储存猎物,把吃不完的食物堆放起来,人们想象这是在举行一种感恩上苍馈赠祭礼的仪式感。
深秋后万物生长速度减慢,水分减少,枯黄的树叶落地化为泥土的养料,为下一个春季提供滋养。
此时蜂蝶也不见了踪迹,冬眠的动物也藏进洞中,逐渐进入冬眠的状态。生命轮回,为来年的新生做准备。
霜降习俗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三五好友或全家老小,聚在一起赏菊品茶,美哉快哉!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吃柿子也是霜降的重要民俗之一。成熟的柿子挂在枝头,在万物萧瑟中寓意着“柿柿如意”“红红火火”的美好祝福。“霜降吃了柿,寒冬不流涕”,这句闽南流传的俗语也说明柿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对于预防冬季疾病具有一定作用。
“霜打的桑叶是个宝”,相较其他植物怕遭受霜冻侵袭,桑叶则是利用霜使其药用价值翻倍。
霜降养生
1.饮食调理:适时滋养
民间素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可见此时是调养身体的关键时期。实际上,秋季末尾的滋补比冬季更为适宜,若冬季过度进补,反而容易加重脾胃负担。推荐食物包括:山药、红薯、栗子、白萝卜、白菜、百合、蜂蜜、柿子、苹果、秋梨和鸭肉等。
2.起居调护:注意防寒
霜降是秋冬过渡的开端,气温逐渐下降,寒意渐浓,早晚温差增大。此时需注意添衣保暖,睡眠时盖好被褥,尤其避免腹部和头部受凉。腹部受寒易引发胃痛、腹泻等不适,日常可顺时针轻柔按摩腹部,或使用热敷方法,防止寒邪入侵。
3.运动养生:适度锻炼
霜降时节阳气收敛,阴气渐盛,寒邪容易侵袭人体,导致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高发。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锻炼方式应动静结合,根据个人年龄、体质与兴趣选择,如登山、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或球类运动等。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与大汗淋漓,以防阳气外泄、阴津耗损,影响身体抵抗力。
4.情志调节:心境开阔
深秋时节,万物趋于沉寂,容易引发萧瑟、低落之感,出现烦躁、抑郁等情绪波动。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心态尤为重要。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如登高望远,有助于舒缓心情、开阔胸襟,维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饮食养生
红枣花生山药养生粥
材料:红枣10枚,花生50克,山药适量,大米100克。
做法:山药洗净去皮切块,花生、红枣洗净,加水适量,把大米放进去一起煮开,用勺子搅拌,防止粘锅。煮20—30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滋养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