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空间”从个体关怀到行业赋能:国金证券的破题之策,为金融业注入“心”力量
近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员工帮助计划专业委员会(EAP专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国金证券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心·空间”主理人石鸿昕凭借在企业心理健康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此次大会正值第十七次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期间,作为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工作部署的重要实践,大会汇聚国内外心理卫生领域专家学者,共探新时代心理健康服务创新路径。 石鸿昕作为唯一参选的金融机构代表,她重点介绍国金证券“心·空间”心理健康生态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心·空间”),引发了多方关注。该项目作为中证协2024年文化年报唯一入选的心理健康类创新案例,从百余家券商中脱颖而出,彰显金融行业在员工关爱与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创新探索。 01 破题之策:构建系统化心理健康赋能体系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要求,国金证券于2024年4月15日设立行业首个专职驻场心理工作室——“心·空间”。项目以构建系统化心理健康赋能体系为出发点,通过心理赋能支持员工与团队双向成长,依托产教融合打造学术与实务并举的行业样本,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心理支撑,努力做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心·空间”主理人石鸿昕,原公司副总裁、现首席人力资源专家,曾任两届中国证券业协会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兼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行业导师。她深耕人力资源与心理学领域22年,融合精神分析、个体心理学、人本主义、焦点解决、认知行为、格式塔、叙事疗法、正念、心理剧、舞动治疗等多流派,创立“实相应用心理学”。据悉,实相应用心理学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心理学各流派的理论与方法,从生命实相的角度出发,打通生命底层逻辑,建立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体系,成为本土心理学的代表,填补了学界空白。 “心·空间”将心理理论研究与实践赋能相结合:一方面联合高校开展前沿研究,整合心理学理论流派与工具方法;另一方面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针对证券行业特有心理问题开发定制化方案,在企业内部试点推广,为行业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借鉴,为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贡献独特“心”力量。 02 创新实践:从个体关怀到行业赋能 “心·空间”成立以来,通过定期心理健康评估与反馈,有效缓解员工心理压力,提升工作满意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从行业到社会,其创新实践获广泛认可,推动行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与投入。石鸿昕作为专家多次受邀参加行业研讨会及心理健康论坛,分享实践经验,促进行业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石鸿昕指出,“心·空间”的心理健康赋能理念与模式不应只解决单家企业员工心理问题,也应成为证券行业从业者心理压力疏解的长效解决方案。为此,国金证券探索产教融合道路,“心·空间”与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共推证券行业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科学化发展,助力企业心理资本积累与行业专业人才培育。 展望未来,国金证券将继续秉持“以心筑桥,以爱赋能”理念,持续优化“心·空间”服务体系。国金证券的实践表明,企业心理健康服务已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通过构建员工、组织、行业、社会的多赢局面,“心·空间”不仅实现企业文化深层次渗透,更彰显新时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这种以心筑桥、以爱赋能的探索,正在为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培育更多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