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智力、民生、文化,象屿援疆结硕果!
日前,新疆象道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象道”)棉花库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收棉季。作为服务昌吉等核心产棉区的重要仓储点,该棉花库设计库容15万吨,既满足当地不断攀升的棉花仓储需求,又发挥“仓储+铁路”双重优势,实现物流降本增效,助力新疆棉花开拓市场。
▲ 新疆象道棉花库装卸场景
近年来,围绕昌吉、吉木萨尔等福建省、厦门市对口支援地区,象屿集团积极推动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润疆等工作,在新时代对口援疆中展现国企担当。
01 畅通丝路物流 激活发展引擎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援疆工作的核心。象屿集团结合新疆的资源特点与区位优势,以建设物流枢纽为抓手,打造覆盖煤炭、铝产品、农产品、化工品等大宗商品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推动资源高效流通,为新疆产业发展赋能。 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象道物流园区,是昌吉州招商引资的重点援疆项目。园区拥有4条铁路专用线、16.5万平方米铁路跨线库,是辐射全疆、连接全国的大宗商品物流枢纽。 ▲ 新疆象道物流园全景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在国家能源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推动“疆煤外运”,象屿创新推出“直发+中转”多模式运输,积极开拓布局鄯善、鱼儿沟、三葛庄等外站点,联动内部供应链资源,服务天池能源、国家能源等区域内核心矿企,有力推动新疆煤炭资源跨区域高效流通。2024年,象屿疆煤铁路发运业务量快速攀升,同比增长190%。 ▲ 象屿承运的疆煤离开物流园区,运往宁夏 在新疆电解铝产业聚集区,象屿股份充分发挥铝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物流优势,贯通氧化铝至电解铝的产业链条,保障新疆电解铝企业原料供应和产品采销,助力生产企业融入铝产业链循环。同时,象屿股份联动陕西、河南等地物流节点,打通西北地区铝产品“重去重回”的物流通道,为客户提供从原料供应到成品交付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与当地企业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 象屿铝锭堆场
02 推动智力援疆 培育本土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象屿集团坚持以人才为牵引,将干部派驻与人才培养、产业赋能深度结合,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全方位提升援疆工作质效。 2020年,时任象屿股份人力资源总监詹传长作为福建援疆干部远赴昌吉,助力昌粮集团市场化转型。他深入库站、车间,全面摸排昌粮集团下属13家公司、63处站点、410座粮仓,推动构建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战略性薪酬考核机制,并促成象屿与昌粮集团达成“西进东出”的战略合作,助力昌粮集团“购得进、销得出、低风险、有利润”。 ▲ 詹传长(中)到昌粮粮食购销企业调研小麦收购 在吉木萨尔县,象屿产发援疆干部胡永魁主导的“北庭故城文创体系构建与人才赋能培养项目”获批成为“丝路同源 智惠闽昌”福建省智力援疆柔性人才引进项目。 该项目采用“训战结合”模式,一方面依托厦门国企资源优势,引入行业专家开展系统性实地培训;另一方面搭建厦吉两地远程研讨平台,让本地骨干人才全程参与前期项目策划、中期设计制作和后期生产销售,精进实操技能。 依托这一平台,胡永魁带领团队挖掘吉木萨尔县北庭故城历史文化与地方农产品特色,设计开发出“瀚海军”“边塞诗”“高昌壁画”三大系列共60余款文创产品,让文化遗产得到活化利用。其中,“北庭玉蒜壶”“北庭玉蒜香插”两件作品入选“新疆好礼”名录,并入驻厦门红点博物馆,实现新疆文化与远方的对话。 ▲ 胡永魁向记者介绍北庭故城系列文创产品 同时,胡永魁还积极推动“吉品”入厦与“鹭品”进疆双向流通,2024年实现“吉品”入厦营收近3000万元。2024年8月,他推动筹建吉木萨尔厦台名优特产展销中心,引入厦门银祥、古龙、台湾太阳堂、鼓浪屿工艺美术品与昌吉农产品等两岸名优产品,打造闽疆特产互通的窗口。 ▲ 吉木萨尔县厦台名优特产展销中心产品展示
03 架起闽疆连心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象屿集团在援疆过程中,还注重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倾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援疆工作既有产业的“力度”,也有民生的“温度”。 2021年,象屿股份联合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在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举办“闽疆一家亲 象屿北庭情”暖冬助学活动。象屿股份援疆干部倪航宏代表公司为来自泉子街镇和新地乡的30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金,并走访受助学生家庭,传递来自千里之外的温暖与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