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数字人民币规模化发展,需重新理清“责权利”

发布者:神州信息
时间:2025-10-29
收藏
已收藏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金融联盟NFA ,作者NFA

       新金融联盟NFA .

高质量的新金融政策研究和行业交流平台。

“数字人民币是公共品,最终将向所有金融机构开放,包括商业银行、财务公司、支付机构、大型企业等,但不同主体将采取差异化监管。”1019专家新金融联盟主办的“新阶段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创新”内部研讨会上表示。

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作主题交流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汪下烟兴业银行运营管理部/数字人民币部总经理熊洪营华夏银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黄挺神州信息银行数字化转型首席顾问孙中东发表主题演讲18家银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数字人民币从国内试点迈向国际运营新阶段的发展路径、现存挑战及未来规划。

图片

研讨会现场

图片
数字人民币应用遍地生花

数字人民币自启动试点以来,历经近6年发展,已构建起层次分明、高效协同的生态体系2025年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揭牌,标志其迈入国际运营新阶段。目前,试点已覆盖全国17个省市26个地区,交易规模突破万亿,在零售支付、政务支付、跨境结算等领域形成诸多可复制经验。

在生态建设方面,数字人民币实现零售、企业、商户、政府与同业等多维度覆盖。

以建行为例,在零售端,截至今年4月,该行钱包总数已超7000万,其中一类钱包数量超3000万;企业端,截至上半年,对公母钱包数量已超450万;商户侧基本实现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全覆盖。

兴业银行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海西区位优势,率先推出港澳台胞实名钱包,为台胞台企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缴费等服务,助力两岸融合;签约合作银行超百家,延伸数字人民币服务触角;发放数字人民币绿色金融贷款超百亿元,实现数字人民币与碳积分联动。

华夏银行作为数字人民币2.5级合作机构代表,聚焦薪酬、企业、政务、医疗四大领域开展相关业务。支持全场景批量代发薪酬,累计为4300余家企业提供工资代发服务;曾在1个月内协助北京20余家国企完成20亿元非税收入上缴。

支付智能化探索方面建行在自动化引擎之上引入智能决策层,形成“支付智能体”,解决了传统人工方式难以对大量支付进行实时、精细化审核的难题。在跨境结算领域,2022年冬奥会起,建行陆续实现境外用户便捷开通钱包和在华消费,在口岸及机场布设数字人民币硬件卡发卡设备,支持境外Visa卡持卡人兑换数字人民币硬件卡,实现“碰一碰”支付。此外,建行参与货币桥试点工作,已联通四个国家和地区,支持企业实现分钟级的跨境收付。

从行业趋势看,孙中东认为,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将重塑银行服务模式,推动银行业务从“存贷服务”向“价值对接平台”转型,区块链与AI技术将成为核心支撑。未来银行可在个人业务端开发“数字电子钱包”,兼容数币等加密货币参与全球化银行竞争;在企业业务端构建OCFO(首席财务官办公室)、OCIO(首席投资官办公室)服务平台,依托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实现资金监管、供应链分账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在资本市场端,将加密资产纳入另类资产配置。

图片
规模化发展瓶颈待解

尽管试点成果显著,但数字人民币在推广运营中仍面临多重挑战。

用户接受度不足是首要难题。支付宝、微信支付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用户使用惯性短期内难以改变。刘晓春分析,微信、支付宝可提供社交、理财、生活服务等综合功能,而数字人民币APP功能单一,仅聚焦支付,缺乏用户主动使用的动力。对企业而言,资金管理效益比支付速度更关键,此前数字人民币定位M0,与银行账户关联割裂,既无法带来利息收益,也难以满足企业资金综合管理需求。

此外,商业银行承担着钱包托管、系统建设、反洗钱合规等重任,却缺乏对应收益,积极性易受损。有机构代表坦言,数字人民币系统研发投入较大,对商业银行的直接收益不明显,投资、理财等领域的应用仍需相应制度适配。另有机构代表称,2.5合作机构在业务创新、场景应用、对接流程等方面均受限于运营机构,跨机构沟通成本高。此外,交易数据链断裂,数字钱包与账户松耦合,无法追溯跨钱包交易,影响反洗钱监测。

跨境场景中,国际竞争压力持续加剧。美国通过《稳定币法案》禁止非美元稳定币流通,还推动“成熟区块链”豁免证券法,给数字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外部压力。

图片
重构“责权利”逻辑

穆长春围绕数字人民币的理论与实践发表主题演讲,回顾了货币体系以信用和形态交替演进为规律的发展历史,阐述了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架构在维护货币单一性与金融安全、发挥商业机构创新能力和市场力量方面的路径选择,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享了根据试点经验和货币体系演进,数字人民币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改革和升级的思考。

李礼辉认为,数字人民币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应该以“稳定性、多极化、强信任”应对全球竞争,在大宗商品进口、跨境贸易中扩大人民币计价清算比例;同时,移动支付已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数字人民币应该与移动支付平台融合发展,优化APP体验与受理环境,拓展应用场景,构建商业价值驱动的生态圈。

针对试点中规模不足的问题,专家分析,前期控制数字人民币规模,是因为M0定位阶段规模过大会导致商业银行“缩表”,削弱其货币派生能力,对实体经济产生收缩效应将数字人民币从M0定位”转向覆盖M0M1M2的货币层次范畴,则有助于解决“经济利益”与“责权利统一”的矛盾。

据媒体报道,央行正推进数字人民币计量框架建设,目前各家银行均在开展相关工作。李礼辉建议,数字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制度框架,执行统一的准备金缴存比例和准备金利率,从而释放银行资金运用空间。同时,对实名制数字人民币钱包按活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让数字人民币的价值属性更直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