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千年家风·中国家教航灯和观影《南京照相馆》有感
▲华夏千年家风·中国家教航灯:
无意间在小孩同学家长群里看到,有家长分享《中国第二届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看到这个与现在不同类别的展览会,我第一时间就想着放假马上就去参观学习,因自古以来,中国家庭奉行儒家文化,但随着经济发展后,一些传统的家风家教文化也在不断地丢失,但家风与家训,应是一个家庭及一个民族的传承,它本身就是我们国家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
带着满心的期盼,一大早就来到了现场,参加了开幕式。经主办方介绍,这两年都在精心筹备着第二届的展览会,因此,本届展览会较上届在规模上超越了首届,有着质的飞跃。17个板块28个家风家教主题展区将持续29天,当天的开幕式,来自各地约4500名的政府领导、高校学者、名门后人、学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从业者等社会各界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会的启动。
第二届家风家教展以“华夏千年家风·中国家教航灯”为主题,以约10000平方米的家风家教主展区为核心,通过珍贵历史文物展示与高科技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得以“触摸”历史,亲身感受家风文化的深厚底蕴。踏入《中国第二届家风家教传承展览》的展厅,仿佛打开了一部厚重的文明典籍。展厅展柜里那些泛黄的家书、朴实的家训、平凡的家谱,不再是静止的展品,而成为流动的文化血脉,诉说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展览中,进门第一个展区映入眼帘的是我们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7日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注重家庭,注重家教”讲话内容摘录,后面有曾国藩家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节俭之道,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教子箴言,钱学森父亲'读书是为报效国家'的朴素叮嘱,无不彰显着中国家庭教育的核心特质——家国情怀的培育。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价值观的塑造与人格的养成。当我在'家书抵万金'展区驻足,看到抗战时期一位母亲写给前线儿子的信:'家中一切安好,你只管专心杀敌',突然明白为何中华民族能在危难中屹立不倒。正是千千万万家庭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教化,才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意识。家庭教育在此意义上,成了国族精神最基础的培育土壤。
展览中呈现的多样家风形态令人深思。从江南钱氏的'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到山西乔家的'诚信为本';从山东孔府的'诗礼传家',到湖湘曾氏的'勤俭持家'——这些风格迥异的家训背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写照。尤为触动我的是当代部分,'航天世家'将探索精神代代相传。传统与现代在此交汇,证明优良家风既能保持文化根性,又能与时俱进。这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家教生态,恰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秘诀所在。在展厅的互动区,许多父母带着孩子抄写家训、制作家谱,这种参与感令人动容。我忽然意识到,家风传承本质上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一位年轻父亲向儿子解释展板上'忠厚传家久'的含义时,他不仅是在教授文字,更是在进行文明密码的传递。这种看似微小的教育行为,实则承载着文化基因的复制与传承重任。正如展览中一位学者所言:'没有家庭这个最小文化单元的健康传承,文明大厦就会失去根基。'在当今多元价值并存的社会,家庭教育在重建教育功能、恢复家风教化作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培养了跨文化沟通能力,还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对抗文化断层,促进文化认同感的形成。
8月10日,公司党工共建也组织了前第二届家风家教传承展览参观学习,看到公司也如此地注重传统文化,我积极报名参加。当天刚好是活动的闭幕会,在闭幕会上,我聆听了中华民族家风家教传承发展展览会组委会主席、爱自然生命力品牌创始人兼院长林青贤先生所作的主题演讲,并听取了其闭幕致辞。此次展览会历时近一个月,期间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的观众,其中外地观众人数达到7万,他们专程前往珠海参观展览。展览会的网络曝光量累计超过1.3亿人次。在闭幕词中,林青贤先生提出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观点:“我们不应让财富成为孩子的替代品,而应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财富。”
三顾展厅,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回望那些被精心保存和展示的家风记忆,我更加确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断焕发生机,正是因为有着无数家庭默默守护着文明的星火。这些星火汇聚,便成照亮民族前程的璀璨星河。《中国家风家教传承展览》不仅是一场文化展示,更是一次文明自觉的唤醒。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应遗失那些让生命有根基、让心灵有归宿的价值传承。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和科技成就上,更体现在每个家庭的言传身教中。这场展览让我深刻认识到,家风家教绝非仅是私人领域的家庭事务,而是关乎文明存续的文化基因,是连接个体生命与国家命运的精神纽带。
▲观影《南京照相馆》:
只有将小家管理好了,才能有精力和能力去爱国家这个大家,一个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它是国家的一个个小细胞,国与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为了让大家能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当天下午党工共建组织了观看最近比较热播的红色电影《南京照相馆》,该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把我们拉入到南京大屠杀这一民族伤痛的记忆里,通过照相馆里发生的微观事件,展现了我们普通人在艰难环境下的道德抉择与人性光辉。影片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再现,更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也促使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
通过影像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展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市民的觉醒与抗争。影片巧妙选取一家照相馆作为叙事窗口,细腻描绘了南京沦陷期间,一群平凡百姓在照相馆内偶然揭露日军屠城铁证,进而毅然决然地踏上保护并传递这些珍贵证据的危险旅程。邮差阿昌、演员毓秀、照相馆老板老金等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从最初的求生本能,到逐渐觉醒,最终为了守护真相不惜牺牲生命,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光辉与伟大。
正如《南京照相馆》所揭示的,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不仅用相机记录下血腥屠杀的场景,还强迫无辜百姓摆拍所谓的亲善照片,试图掩盖其罪行。而照相馆里的人们在绝境中逐渐觉醒,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感动。阿昌从胆小怯懦到拼死守护底片,毓秀与阿昌默契配合,在日军眼皮底下勇敢周旋,老金一家沉稳坚毅,为守护真相出谋划策。他们的英勇行为不仅彰显了良知的光辉,更深刻地启示我们:在国家危难之时,平凡人亦能铸就英雄篇章。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老金拉动照相背景布,北京故宫、天津劝业场、上海城隍庙等画面一一闪过,大家一起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在那一刻,我深切地体悟到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家国情怀,它如同不灭的灯火,即便在最深沉的黑暗中,也依然熠熠生辉。
看完电影,让我陷入了悲痛的深思。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深重伤痛,也是全人类的悲剧。据1947年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调查,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导致超过30万余人遇难。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中超过30多万同胞遭受的苦难。
《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它激励着我们后人自强不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因为这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 END ▬
文字丨李伦尚
编辑丨文宣小组
审核丨杨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