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色素「苏丹红」被检出!多个护肤化妆品都中招

发布者:微医
时间:2025-10-25
收藏
已收藏

最近,知名第三方测评机构声称在某款化妆品中检测出了化妆品禁用成分苏丹红(苏丹红4号)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具体是在哪里检出的,经过研究,是一款同时含有以下 3 种成分的红色复合原料嫌疑最大。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后检测机构又对市面上很多产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多个品牌都被牵扯到。



苏丹红早被禁用

存在潜在致癌性等多个伤害


苏丹红主要有四种:苏丹红 Ⅰ 号、苏丹红 Ⅱ 号、苏丹红 Ⅲ 号和苏丹红 Ⅳ 号,其中苏丹红 Ⅰ 号是最常被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种类,这次化妆品违规添加的是 IV号。[1][2]


苏丹红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对肝脏、肾脏功能也有损害,还会破坏人体的生殖系统。有的人对高浓度苏丹红还可能产生皮肤过敏的反应,比如变红、很痒等。[3][4]


事件曝光出来之后,看到大家有很多疑惑,这篇文章来一一解答。



Q1:这三个成分都有,是不是就有?

只有一种成分呢?


三种成分都有,并且产品的颜色和红色相关,就有类似的风险,不过具体要看品牌方的说辞和检测报告。


如果只有一种成分,从现有调查来看问题不大,因为被曝的原料商目前宣称的是这三种颜料做成红色的染料。



Q2:看颜色管用吗?粉红色的就是?

不是这个颜色就没有吗?


目前来说,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红色天然染料中,这种天然染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供应商违规添加了苏丹红,让颜料更加鲜艳、稳定。


如果产品的颜色是红色,淡粉色,或者橙色等等,又有以上 3 种成分,那可能有问题。如果产品是其他颜色,比如白色,蓝色等等,基本上就不可能有问题。


关键还是要看成分表里是否有这三种成分了。



Q3:如果正在用这类产品,怎么办?

之前用过怎么办?


不要特别焦虑。


因为产品里面添加的苏丹红染色剂含量极低, ppm 级别(百万分之一)导致严重皮肤问题的可能性很低。


但这个成分长期有潜在风险,且是国家不允许的,之后就别再用了。

图片


Q4:这个添加为什么不需要标注?


因为是违法添加。


苏丹红本就不是国家允许的染色剂,原料商当然不会主动标注。这就好比祛痘产品里面加了激素,肯定不会写在包装上,都违法。



Q5:色素都会有类似问题吗?


不能一棍子打死。


其实加色素就是为了调色,让产品外观更好看。很多色素都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完全不加色素,就像炒菜不放调料一样,也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天然染色剂——


不过不少人觉得天然染色剂是温和安全的,但不了解它的弊端,比如不稳定,天然的染料一般都容易被氧化,在光、热等条件下容易褪色,红色会褪色成橙色或者粉色等等,我们在用的过程中容易变色,甚至导致投诉。那为了让消费者更喜欢,不排除有供应商会去做手脚,让它变得更稳定好用一些。


而这个案例,就是因为供应商迎合了我们对天然染色剂的需求,但又做不到人工染色剂的性能(比如刚才说的稳定性),才违法添加的苏丹红。


关于人工染色剂——


而看到人工的染色剂,你不用太担心,只要是正确标注,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就没问题。

图片


Q6:国内外对原料检测有哪些要求?

为什么品牌会检测不出来?


早在 2003 年,欧盟等国际组织就已禁止苏丹红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但主要通过品牌和供应商的自我约束来控制,不会把它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国内也是禁用苏丹红类染料的,但国家层面禁用的成分太多了,不可能对每一支产品都去检测。国家一般在备案产品的时候,主要检测重金属微生物激素等。


这确实是现状。


苏丹红事件非常清晰,这就是一件违法的事情,是绝对的法律红线。虽然一开始可能无人发现,但最后都会被曝光,到时候对消费者、对整个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源头供应商不管是在采购原料,还是在制备原料的时候,我们始终期待能对里面的全成分进行充分的检验,建立全链条的追溯体系,并且提供真实有效的测试报告,这样才能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加规范。


行业的改变,是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发声开始的。



参考文献

1.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

2.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3. Kowalski J, Bartlett C V, Wittrig B. Analysis of sudan I, sudan II, sudan III and sudan IV using LC UV and LC MS[J].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2004, 21(10): 935-741.

4. Gafer N, Walker E, Allah M K, et al. Cancer care in Suda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J]. Cancer Care in Countries and Societies in Transition: Individualized Care in Focus, 2016: 20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