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菌群:你的“第二大脑”如何守护认知健康?
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菌群:你的“第二大脑”如何守护认知健康?
· 肠道健康贯穿生命全周期。人体在衰老过程中,肠道菌群多样性会明显下降。 · 肠道菌群紊乱会加剧慢性炎症,与一系列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相关,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等。 · 关注身体预警信号,抓住认知障碍疾病早期干预的黄金窗口期。 每年的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肠道健康,关注身体发出的警示,保障身体健康。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压力大时就莫名腹泻;情绪低落时总感肠胃不适。这是肠道在“闹脾气”,更可能是认知健康亮起“警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肠道菌群与认知健康的秘密。 肠道菌群 认知健康的“隐形指挥官” 你知道吗?肠道拥有独立的肠神经系统(ENS),包含约1亿至5亿个神经元1。它每天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进行“加密通话”。肠道内驻扎着约10万~100万亿微生物,其基因总量是人体基因的150倍以上,宛如人体的“第二基因组”1。它们不仅分解食物,更生产了50%的多巴胺,以及联合胃部生产人体95%的“快乐密码'—5-羟色胺2。这些“快乐物质”直接调控情绪。 “快乐是肠道给的” 脑肠轴是大脑和肠道之间的交流互动系统。大脑会发出信号给肠道,肠道也会反馈信号及物质给大脑。比如,我们头晕时会感到恶心,心情不好时会没胃口。这些都是脑肠轴互动的表现。 脑和肠之间的沟通在三个层面上发生,即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譬如,压力信号通过迷走神经瞬间传递至肠道,引发腹泻;而菌群失调产生的代谢产物可透过肠道屏障,激活全身炎症,甚至“攻击”大脑,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 “肠道健康贯穿生命全周期” 相关研究表明,肠道健康贯穿生命全周期。肠道菌群伴随人的一生,对大脑的影响从胎儿期就已经开始。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大脑相互作用,有助于促进正常的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3。 在人衰老的过程中,菌群多样性的下降会影响机体的免疫代谢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加剧慢性炎症,与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卒中后认知障碍、自闭症、抑郁、焦虑等,而这些疾病与人类的认知健康密切相关4。 因此,肠道菌群紊乱堪称认知障碍疾病的重要“隐形推手”。 认知衰退早警报 你能想象吗?那些看似与肠道毫无关联的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等认知障碍疾病,竟可能早已在肠道中悄然埋下了隐患。 研究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发作以前很久就已然发生,并参与了多种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关键病理,包括神经炎症、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纤维缠结等。类似机制也存在于帕金森病痴呆、抑郁症等疾病中。 以下认知障碍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值得引起重视: √ 肠道症状:腹胀、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 √ 全身影响:慢性疲劳、免疫力下降、代谢异常; √ 认知预警: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等。 #世界肠道健康日特别提示 √ 出现持续肠道不适伴认知变化,建议尽早就诊筛查。 √ 健康脑肠轴,从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