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 高效运维丨“医院精管道与术”经验交流会在京成功举办
2025年9月13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主办、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医院精管道与术”经验交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以“精益管理、高效运维”为核心主题,邀请全国医院管理领域权威专家、三甲医院管理者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拆解医院运营痛点,为公立医院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兼具政策高度与实践价值的参考路径。本次会议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宋作庆、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支政、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社长助理李锋共同主持,全程聚焦行业实际需求,搭建起“政策-技术-管理”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
会议主持:从上至下分别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宋作庆、河北省中医院院长支政、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社长助理李锋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社长助理李锋代表主办方向各位嘉宾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强调,本次会议是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精细化管理”政策要求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专家经验分享、案例拆解,为医院管理者搭建解决实际问题的“智囊平台”,助力公立医院破解运营难题。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栾承鹏博士作为支持方代表发言,聚焦技术创新对医院精益运维的赋能作用,从控成本、提效率维度探讨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彰显出技术创新在推动医疗行业向绿色化运维、精准化诊疗、高效化服务转型中的重要价值。
主旨分享
从政策到技术,多维度拆解精益管理实战路径
四位行业权威专家分别从战略规划、绩效运营、行业趋势、技术赋能四个核心维度,结合政策要求与实践经验,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全链条指引”,既有方向把控,又有落地方法。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朱洪彪主题发言
朱洪彪副会长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剖析行业发展核心逻辑:必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目标是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而加强党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他指出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应把握好三大趋势:一是需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就近就便解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问题;二是将严控医院床位规模与分院区数量,遏制盲目扩张;三是创新科技驱动服务模式转型,例如日间手术等高效服务模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运营管理层面,他建议拓宽医院筹资渠道,例如用好特需服务政策、推广医院制剂跨省调剂,同时逐步优化人员经费占比,平衡成本与人员激励。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 管仲军主题发言
管仲军书记以“科学制定医院‘十五五’规划”为题,强调医院中长期规划应坚决避免脱离实际的“抢新词”“追热点”。他分享了宣武医院“六个宣医”(实力宣医、创新宣医、智慧宣医、人文宣医、平安宣医、幸福宣医)的建设思路,明确规划制定必须结合医院功能定位与区域医疗需求——例如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社区健康咨询等举措,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同时,他着重指出,党委需在规划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的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确保规划落地不偏离正确方向。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 王春玉研究员主题发言
王春玉研究员聚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运营管理”,提出绩效考核已从早期“全国统一排名”转向“分类分层监测”的新阶段:新增传染病医院专属考核类别,按医院所属行政层级进行分层评价,且在患者满意度评价中加入样本量矫正系数,让考核结果更精准反映医院实际水平。她同时指出当前公立医院面临运营压力,针对这些痛点,她分享了医院通过绩效权重向手术效率倾斜、明确科室手术类目标向、按病种优化收支结构等方向优化运营的实战思路,并强调“病案首页数据精准性是绩效管控与成本核算的基础”,为医院提供可复制的运营优化方案。
北京协和医院 付海鸿教授主题发言
付海鸿教授以“无液氦磁共振赋能绿色医院建设”为主题,紧扣本次会议“精益管理、高效运维”核心,详解技术创新对医院设备运维的破局价值。他提到,传统磁共振存在依赖液氦、运维成本高且失超风险大的痛点,而无液氦技术凭借创新制冷方案,实现液氦零消耗,大幅降低长期运维压力,契合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医院建设方向。同时,该技术能提升影像检查效率、缩短患者预约等待时间,结合未来医保政策相关趋势,其临床与经济价值将进一步释放,为医院通过技术赋能推进精益管理、优化运营效能提供了切实路径。
专家对话
凝聚精益管理共识,推动实战经验落地
会议圆桌讨论环节聚焦“医疗质量提升与运营成本管控的平衡”“医疗空间优化与诊疗效率、患者体验的协同”两大核心方向,邀请到十位业内资深专家参与。专家们结合各自实践场景,围绕精益管理落地路径分享核心思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刘中勋
刘中勋书记聚焦中医药特色,提出以党建引领明确学科发展优先级,通过优化中药饮片采购流程减少中间损耗、开展治未病服务等举措,实现医疗质量提升与运营成本优化的双向协同。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院长 谭映军
谭映军院长介绍,针对患者“停车难”这一影响诊疗体验的痛点,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通过“院内场地改造+政企联动协调”的方式扩容车位,既解决患者“绕圈难停”的问题,又间接提升门诊量与患者满意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 蒋荣猛
蒋荣猛院长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推行全院无纸化诊疗模式,患者可通过线上完成缴费、查询检查报告,不仅降低纸张、打印机等耗材成本,还大幅减少排队时间,有效改善就医体验推行全院无纸化诊疗,患者线上完成缴费、查报告,既降耗材成本,又减排队时间、改善体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院长 王慧英
王慧英院长指出,针对卒中救治时效与慢病管理需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推出“5G移动卒中车”服务——救护车搭载小型CT设备,让卒中患者在转运途中即可完成脑部筛查,同时开展社区慢病筛查,从源头减少重症就医需求,缓解医院诊疗压力。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 赵士彭
赵士彭副院长强调,外科耗材质量是平衡医疗质量与成本的关键底线,质量不达标易导致手术返工、增加额外成本,建议通过更贴合临床实际的管理举措,在保障手术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费用。
华北医疗健康集团邢台总医院党委书记 李朝争
李朝争书记针对企业医院无财政补贴的运营特点,分享“全员一张床”管理模式,打破科室床位壁垒、统筹调配资源,同时扩大日间手术占比,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床位周转率,有效缓解运营压力。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副院长 康海燕
康海燕副院长结合传染病医院“三区两通道建设成本高、负压病房运营投入大”的特色情况,提出推行“工分制考核”,将成本核算细化到病种与岗位,同时通过柔性引才(聘请兼职专家)解决学科带头人短缺问题,兼顾成本控制与诊疗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务处副处长 单凯
单凯副处长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通过设立“综合服务中心”,将13项业务、4个部门的窗口合并,实现业务“一站式办理”;通过“入院服务中心”,针对神经专科手术患者同步开展术前检查与麻醉评估,大幅缩短手术准备时间,提升诊疗效率。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经济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 周海龙
周海龙副研究员从政策研究视角建议,医院可通过成本控制、业务重构、临床转型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强战略管理,为不同规模医院提供参考。
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政策组负责人 林芳卉
林芳卉老师提出,可通过“管理者体验式调研”发现流程痛点——建议医院管理者以普通患者身份走完整就诊流程,同时提议推动慢病患者分级管理,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签订患者管理协议,实现双方共赢,助力医疗资源高效利用。
最后,李锋社长助理总结发言。李锋社长助理对本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会议的核心共识在于“精细化管理不是空谈,而是靠政策找方向、靠技术提效率、靠细节解难题”,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顶层设计与基层执行环环相扣”、需“政策、技术、管理”三方协同发力,期待未来与行业同仁继续携手,共同探索公立医院精益管理新路径,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