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市民“531”计划给市民就诊带来了的便利
今年3月,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中的“5”,就是指苏州市将建立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五个疾病协同救治中心。“3”,就是指苏州市计划建立起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三大筛查机制。“1”,就是指一个市民健康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半年过去了,这健康市民“531”计划到底给市民就诊带来了哪些便利呢?
慢病患者社区初筛高危人群被定位纳入随访管理
家住娄江新村的顾老伯,每月都会来到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身体检查、配药。通过检查和先前留下的健康档案,顾老伯被社区全科医生筛查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为了让像顾老伯这样的病患被尽早发现和及时诊治,我市正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病、高危妊娠分别建立高危因素筛查机制,筛出的高危人群被定位,纳入随访管理。
目前,姑苏区娄江和友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作为该机制试点。截止目前,心脑血管筛查工作已通知辖区内50岁以上怀疑高危对象4700人。
医院社区双向转诊救护车改造升级为急病患者争分夺秒
另外,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市立医院、苏州市中医院在内的6家三级综合医院与姑苏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对口协作协议。对筛查发现的肿瘤患者,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治疗,并形成了双向转诊。市立医院东区党委书记黄敏表示,从社区居民转到医院无需再挂号,直接进入医院双向转诊门诊,由全科医生进行分级诊疗。”另外,如果我们有一些正在康复中的病人,我们可以通过双向转诊,转到社区,由社区来进行他的康复。”
市急救中心主任杨齐英表示,中心首批改造了四辆急救车,在车上加装了可以无线传输患者生命体征及与院内进行音视频通话的系统,实现了急救车和医院的实时互联,“患者在急救车上就可以将心电图、卒中量表评分等信息传回医院,第一时间请求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高效的救治。”
医养结合开设家庭病床2017年底“531”行动计划全面完成20万80岁以上的老人也成了苏州分级诊疗第一要服务覆盖的人群,目前,全市建成日间照料中心699个,其中设立护理站3家,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16家,开设家庭病床3016张。三级综合医院每周都会下派知名专家,到协议对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根据我市健康市民“531”计划,到2017年底,市区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强化达标为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妊娠筛查机制基本建立并运行;市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全部建立并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