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数据库及企业互动平台

指南解读 | 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4)

发布者:和实生物
时间:2025-02-21
收藏
已收藏

根据我国生殖健康调查的数据,中国不孕症的患病率从2007年的11.9%上升到2010年的15.5%。截至2020年,不孕症患病率进一步上升至17.6%,据此估计,目前我国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面临不孕问题的困扰。现今,不孕不育已同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并称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给育龄人群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乃至影响生活质量。生育能力下降现状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

目前,我国尚缺乏育龄人群防范不孕(育)症影响因素的临床实践指南。当下,促进健康生育、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已成为“健康中国2030”的重点战略目标之一。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联合发布制订了《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临床实践指南(2024)》,为不孕不育的一级预防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片




《指南》是我国第一部针对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防治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共包含 11 个临床问题、37 条推荐意见:


01

对于育龄人群,

 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包括吸烟、喝酒(含咖啡因饮品)、不良饮食习惯、昼夜节律紊乱和睡眠时间不足等。

图片


02

对于育龄人群,

 肥胖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肥胖会增加育龄女性不孕风险,对辅助生殖结局也会有负面影响,肥胖女性发生孕产妇和胎儿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升高等。


03

对于育龄人群,

 哪些潜在的环境暴露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包括大气污染物暴露、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盐暴露以及有机氯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暴露等。


04

对于育龄人群,

 哪些其他潜在暴露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包括铅、镉暴露、高温暴露、电离辐射暴露等。


05

对于育龄人群,

 哪些病原学感染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包括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生殖器结核感染、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感染、淋病奈瑟菌感染等。

图片


06

对于育龄人群,

 哪些常见疾病的发生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包括盆腔炎、精索静脉曲张、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等。


07

对于合并代谢异常的育龄人群,

 有哪些方式可以降低不孕不育风险 




(1) 对于有代谢异常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育龄女性,推荐采用生活方式管理和药物治疗降低不孕不育风险。

(2) 建议对维生素D缺乏的育龄女性进行补充治疗,以提高生育力;同时,建议维生素D缺乏的弱精子症育龄男性补充维生素D,以提高精液质量。

(3)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育龄女性妊娠并发症及育龄男性性功能障碍风险,建议普及孕前筛查。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育龄人群,建议在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优化妊娠结局。


08

对于育龄人群,

 使用哪些药物会影响生殖健康 




包括精神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化疗药物等。


09

对于育龄人群,

 哪些手术操作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会增加育龄人群不孕不育风险。也推荐向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育龄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和正念干预以提高妊娠率。


10

对于育龄人群,

 心理健康问题会增加不孕不育风险 




大多数罕见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即使有些药物获得批准,其研发成本高昂,使得患者难以承受。


11

对于育龄人群,

 哪些特殊人群需要进行遗传学检测 




(1) 患有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或原发性闭经、具有复发性流产等不良妊娠史及具有遗传病家族史的育龄女性;

(2) 患有先天性输精管缺失、无精子症、严重少弱畸形精子症及具有遗传病家族史的育龄男性。







图片

和实生物生殖道病原体检测产品包括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解脲脲原体(UU)、生殖支原体 (Mg)、人型支原体 (Mh)、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II)、细小脲原体(1型UP1、3型UP3、6型UP6)感染七项核酸检测试剂盒,可以实现女性宫颈细胞和男性尿道拭子样本检测,全面覆盖生殖道致病病原体检测,一个样本9个结果,为临床筛查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