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膏润秋:家常秋梨膏到进阶二冬膏详细制法攻略!
以膏润秋:家常秋梨膏到进阶二冬膏详细制法攻略!
今天,我们就从家常的秋梨膏说起,逐步深入到进阶版的二冬膏,为大家提供一份全方位的秋季润燥指南。
🌿 秋梨膏的家常制作方法 🌿
秋梨膏,又名雪梨膏,乃秋季润燥第一膏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便有记载。其性甘润平和,入肺、胃经,能润肺止咳、生津利咽,为应对秋燥的居家必备之品。
秋梨膏配方
【配方】
◆ 雪花梨(或鸭梨) 5000克(约10斤,出膏量约500克)
◆ 川贝母粉 15克(可省略,但加入润肺止咳效果更佳)
◆ 茯苓 30克(健脾祛湿)
◆ 麦冬 30克(滋阴润肺)
◆ 百合 30克(清心安神)
◆ 红枣 15颗(补中益气,调和味道)
◆ 生姜 3片(防止过于寒凉,调和脾胃)
◆ 冰糖 适量(润燥调味,也可用蜂蜜代替)
【制作流程】
1. 清洗备料:雪花梨用盐水浸泡洗净,去皮去核,梨皮保留(富含营养),梨肉切小块或擦成丝;其他药材快速冲洗干净,红枣撕开。
2. 榨汁过滤:将梨块、梨皮连同茯苓、麦冬、百合、红枣、姜片一同放入大锅,加少量水(防止粘锅),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1小时,至梨肉软烂。用纱布过滤,挤压出全部汁液,弃掉药渣。
3. 浓缩收膏:将过滤后的梨汁倒回洗净的锅中,加入川贝母粉和冰糖,先大火煮沸,转为中小火慢慢熬炼。期间需不停搅拌,防止糊底。
4. 判断成膏:熬至汁液浓稠,舀起一勺滴落时呈'挂旗'状(液体成片状流下,而非滴下),或滴入凉水中凝而不散即可。
5.装瓶储存:关火,稍冷却(温热时流动性好,但不要太凉否则变硬难装瓶),装入洁净、无水无油的玻璃瓶中,密封,冷藏保存。
【功效与应用】
◆ 润肺止咳:适用于秋燥或肺热引起的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喉干痒疼痛。
◆ 生津止渴:用于口干、口渴、咽干,饮水不解。
◆ 和胃降逆:对因阴虚燥热引起的干呕、呃逆有一定缓解作用。
【食用方法】
◆ 取1-2勺(约10-20毫升)秋梨膏,用温开水冲化饮用,每日1-2次。
◆ 可直接含服,舒缓咽喉不适。
◆ 注意:因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忌服。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慎服!
🍂 养生膏方进阶选择:二冬膏(中药配方颗粒版) 🍂
若觉秋梨膏力道稍逊,或需更强滋阴润肺之力,可尝试源自传统名方的'二冬膏',采用现代中药配方颗粒技术,制作更便捷,成分更稳定。
二冬膏配方
【配方组成】
◆ 天冬配方颗粒 150g
◆ 麦冬配方颗粒 150g
◆ 蜂蜜(炼熟) 300g
【功效】
养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干音哑、口干舌燥,或肠燥便秘。其滋阴之力优于秋梨膏,尤适合阴虚体质或燥象明显者。
【现代颗粒便捷制作流程】
1. 溶解:将天冬配方颗粒、麦冬配方颗粒分别倒入洁净容器中,各加入约500ml沸水,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 混合浓缩:将溶解好的天冬溶液与麦冬溶液合并倒入不锈钢锅(或砂锅)中。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慢熬浓缩。
3. 收膏:持续搅拌,待药液浓缩至约300ml左右(体积明显减少,舀起药液滴落时呈现'挂旗'或粘稠拉丝状)。
4. 加蜜:关火,稍降温(约70-80℃),将炼熟的蜂蜜缓缓倒入浓缩药液中,边倒边快速、用力地朝一个方向搅拌,使蜂蜜与药液充分混合均匀。
5. 冷却装瓶:继续搅拌至温度明显下降、膏体变得稠厚。待其完全冷却后,装入洁净、干燥、可密封的玻璃瓶中。
6. 储存:密封后冰箱冷藏保存。
【中药配方颗粒制膏优势】
◆ 便捷高效:省去传统药材长时间浸泡、煎煮、过滤的繁琐步骤,节省时间(全程约1-2小时,传统方法需6-12小时)。
◆ 浓度稳定:配方颗粒由标准药材提取制成,有效成分含量稳定,质量可控。
◆ 易于操作:溶解、浓缩过程简单,不易糊锅,成功率高。
◆ 便于服用储存:成品膏滋质地均匀,易于取用,冷藏保存方便。
秋分时节,阴阳平衡,燥邪当令。无论是亲力亲为熬制一罐醇厚的秋梨膏,还是选择便捷效优的二冬膏,都是顺应天时、自我关爱的智慧之举。愿以一份润泽,抚平秋燥,安享金秋静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