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首届“AI+运动健康”研讨会圆满落幕,产学研共探智能康复新未来!
2025首届“AI+运动健康”研讨会圆满落幕,产学研共探智能康复新未来!
AI+运动健康融合创新 ——共探智能康复新未来 1 AI+运动健康研讨会圆满落幕 产学研共谋新篇 2025年8月29日至30日,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主办,广东省中医院、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桂林市润谊泰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第一届“AI+运动健康”研讨会在桂林宏谋大酒店与桂海晴岚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家学者、医疗机构代表与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运动健康与康复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发展路径。 2 开幕致辞 三方合力共推行业发展 开幕式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教授、桂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莹莹、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专科医院院长林定坤教授分别致欢迎辞,为本次研讨会拉开序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娅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学校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医疗健康领域专家紧密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 桂林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莹莹在致辞中指出,桂林市高度重视大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本次研讨会是桂林市打造'健康桂林'的重要举措,希望与会专家能够为桂林大健康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广东省中医院骨伤科专科医院院长林定坤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医疗健康领域的未来格局。通过AI技术的赋能,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这是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3 聚焦康复前沿 共话AI+运动健康新趋势 会议以“AI+创新驱动,助推运动健康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人工智能在运动功能障碍评估、智能可穿戴设备、数字疗法、个性化运动处方系统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多位权威专家带来精彩报告: 李远清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分享了《脑机接口:一项造福人类的前沿科技》,他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视角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在运动功能康复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全新的康复训练手段。 林定坤教授(广东省中医院)在《久坐人群的运动健康》报告中,提出了针对久坐人群的'防、治、养'一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并结合中医理论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运动预防和改善颈椎、腰椎等慢性劳损性疾病。 李祥晨主任(国家体育总局)阐述了《主动健康:医学模式新范式》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健康管理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他介绍了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系统,如何通过科学监测和评估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张立海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在《医工结合与微小型机器人》报告中,分享了医疗与工程学科交叉融合的最新成果。他重点介绍了微小型手术机器人在骨科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手术精度和康复效果。 王辉博士(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汇报了《人体运动信息检测与动作质量评估研究》,介绍了多模态运动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技术,能够精确评估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质量,为康复训练提供量化依据。 侯宇博士(广东省中医院)在专题报告中系统阐述了《颈椎病患者运动锻炼方案制订》,通过临床实证研究揭示了科学运动干预在颈椎病综合治疗中的核心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量化的操作规范。 肖皓霖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介绍了《无创汗液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该技术通过检测汗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实时评估人体运动状态和健康水平,为运动健康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吴忌博士(四川省骨科医院)在《'AI+运动处方'驱动体医融合》报告中,分享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老年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他结合临床案例,展示了AI技术在老年骨关节疾病康复中的创新应用。 李永津教授(广东省中医院)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了《基于生物力学的腰椎疾病干预与术后康复研究》并介绍了前屈滚腰法与仰卧凌空直蹬腿等特色康复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潘亮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展示了《柔性电子及其在肌电假肢控制的应用》,展示了柔性电子技术的最新进展。他重点介绍了高灵敏度柔性传感器在肌电信号采集和假肢控制方面的创新应用,为残障人士康复提供了新技术方案。 黄品高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分享《可穿戴生理信号采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并展示了其团队在该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他们研发的多模态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运动状态下的多项生理指标,为健康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高超先生(润谊泰益董事长)现场展示了'AI强筋健体功'智能康复系统。该系统将中医传统功法与现代AI技术相结合,通过肌电-视觉双模态分析,实现动作精准评估和实时纠正,为运动康复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4 产品体验与产学研融合 彰显创新实力 会议期间,润谊泰益科技展示了其与广东省中医院联合研发的“AI强筋健体功”智能康复系统。 该系统通过高精度生理信号监测与人工智能算法,为慢性疼痛、术后康复及运动损伤患者提供从评估、训练到康复管理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专家们对该系统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种融合了中医传统功法与现代AI技术的产品,代表了运动健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该智能康复系统具有以下核心功能: (1)智能动作捕捉与多模态评估 利用无线肌电设备同步采集多通道肌肉活动数据,结合视觉技术实现动作姿态重建,精准识别异常发力状态。 (2)实时AI纠功 摄像头捕捉用户动作轨迹并对比标准模型,进行智能评分,结合肌电数据生成可视化曲线,实现多模态反馈。 (3)智能健康管理 自动生成周/月报告(含完成度、疼痛指数趋势),一键分享至医生或家属,实现电子运动处方开具和动态评估调整。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产业与临床的深度碰撞。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AI技术在运动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与落地转化,为我国智能康复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各方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AI+运动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