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30斤?!快速减重有风险,那多快合适?
近日,网红张百乔瘦了60斤的消息登上热搜,从228斤到168斤的改变令人惊叹,减重再次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
网络图 近几年演员明星网红的减重“奇迹”不断洗刷大众的眼睛,从黄晓明一个月瘦30斤去油成功,华妃娘娘减重美出新高度,到奇葩说辩手颜如晶200多天减掉60斤。 网络图 杨天真从105kg做了切胃手术,术后70kg减到55kg…… 网络图 这些明星案例让“减重”深入人心,但另一个极端观点却火速蹿出,那就是“极速减重”!看到明星轻轻松松就能减出“医美”效果,网上随便一搜都能看到月减 20 斤、30 斤的减重计划。其实,在非医疗专业指导下的快速减重有着非常大的潜在健康风险。 快速减重带来潜在健康危险 WHO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减重速度为:每周0.5-1公斤,这种 “匀速” 的减肥法对身体损害小,且不易反弹。此外,中国疾控中心也发文提倡慢速减重,建议每周减0.5公斤,以避免肌肉流失。这些权威机构给与的健康减重建议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的,能最大限度减少健康风险并提高长期成功率。 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可戳图拉大看) 大量研究发现快速减肥会带来相当的健康风险: 肌肉流失 快速减重会导致身体分解肌肉蛋白供能(比慢速减重多损失0.5%-5.3%的瘦体重),一项研究表明,快速减重组的瘦体重流失了1.1-6.4kg,而慢速减重组的瘦体重流失了0.4-5.7kg。甚至有个研究表明慢速减重的瘦体重反而增加了1kg。肌肉量对维持代谢率和日常功能至关重要。 代谢健康受损 过快减重会降低静息代谢率(即你在休息时燃烧的能量),比慢速减重多损失93.4kcal的基础代谢率,保持较高的静息代谢率对于维持体重不反弹至关重要。糟糕的是,一旦静息代谢率下降,即使重新增重,它也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内分泌紊乱 快速减重可能扰乱激素平衡,如影响瘦素和饥饿素的水平,增加饥饿感。一项研究表明10周的减重可使空腹血清瘦素水平降低64.5%(水平高则更容易减重)、使空腹血清饥饿素(饥饿素高则更容易感受到饥饿)升高56.6%,并且这个影响可以持续到15个月之后,分别仍有31.5%的降低和7.8%的升高。 图为术康所有 营养不足与健康风险 严格的热量限制容易导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引发免疫力下降、脱发、胆结石等问题。 情绪波动与饮食失调 快速减重人群中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很多人会陷入“节食—暴食—自责”的恶性循环,甚至发展为暴食症或神经性厌食症。 图为术康所有
所以,如果你不是专业健美运动员,没有特殊的医疗减重目的(例如疾病需求快速减重等),我们建议你采取“慢速减重”。
慢速减重该如何做? “慢速减重”通常指的就是每周减重0.5至1公斤的健康减重速度。特别是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膝关节疼痛(不便运动)等疾病,更应该采用慢速减重方式。 不过在缺乏专业指导下,减重通常很难控制相对稳定的速度,要么上来就猛冲猛打,在节食与暴饮暴食之间恶性循环,或体重刚掉就卡了平台,亦或不爱运动又管不住嘴导致减不动。 而这些情况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是非常不利的。 要如何才能科学地匀速地健康减呢? 在术康营养与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开展的小范围试点减重活动中,参与者效果明显。 活动通过线上初始评估后,患者们会得到饮食、运动、睡眠的方案和建议。平时记录饮食也只需要每餐拍一张餐食的照片发给营养机器人,即可获得饮食结构、营养成分分析的总结和建议,并由营养机器人做好记录。 图为术康所有 操作简单不费劲,易于坚持。 参与第一波活动的患者减重效果非常明显,循序渐进: 1号患者: 初始BMI 24.2,1个月减重2.8kg,每周减重约0.7kg 2号患者: 初始BMI 33.5,1个月减重3.5kg,每周减重约0.9kg 3号患者: 初始BMI 28.2,1个月减重2.1kg,每周减重约0.5kg 4号患者: 初始BMI 25,1个月减重4.1kg,每周减重约1kg 术康制图 参与患者对能这样不费劲儿地减重表示很开心,坦言超出了心理预期。 快来! “慢速减重”正在招募 小小挑战更有乐趣 现在项目开始新一轮参与者招募,如果你和身边亲朋愿意“健康瘦”,就快来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