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李大江: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要抓住五个关键点
- 导读 -
今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三部门印发《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的最后一年,针对医疗质量管理的十个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为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助力各级医疗机构准确把握整治核心、学习先进经验,智惠学苑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部长、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大江,从医疗质量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入手,分析整治行动落地经验和要点。
“当前医疗质量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每家医院都要重视。”李大江表示,从数据上来看,近些年全国医疗纠纷案件统计数量持续降低,反映了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上升。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医疗机构内仍然存在大量的安全事件。例如2020年医院内部报告的不良事件高达100万余件;在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有相当数量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伤害;2018-2021年的医疗纠纷数据显示,妇产科、神经科学、口腔科等是纠纷高发领域,更值得深思的是医患纠纷中医方败诉率较高。其中“违反诊疗规范”“未尽告知义务”“病历问题”“漏诊误诊”和“术前评估不全”位列前茅,这些都需要医疗机构持续提升质量管控力度。此外,纠纷处理中还普遍存在“冷暴力”现象(不交费、不出院、不签字等)和“反复纠缠”等问题,反映出医疗纠纷处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增长,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不良事件的背后,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领域一些“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制度要求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基础医疗质量安全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可谓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方案》将“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列为十大问题之首。李大江强调,没有一个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一切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都是空中楼阁。想要实现从“虚设”到“实管”的转变,必须要从顶层设计着手做好全盘规划。
1. 明确架构与职责:落实院科两级责任制
第一责任人: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必须担任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切实履行职责。
专门部门:必须指定或成立专门部门(通常是医务部)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使其成为质量管理的“枢纽”和“引擎”。
科室层面:各业务科室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是科室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如质控员)负责日常管理,真正实现“院级决策控制、科室执行落实”的两级联动。
2. 构建“条块结合、院科联动”的立体网络
李大江介绍,华西医院的成功实践在于将管理体系落地做实。首当其冲的就是“条”与“块”结合:“条”指医务、护理、院感等职能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制度、规范,进行共性管理和绩效考核;“块”指临床、医技等科室,负责落实政策和开展个性管理。二者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的闭环形成有效互动。
其次是委员会实质化运作发挥专家治院的作用。华西建立了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为顶层,下设医疗、护理、药事、院感等多个专门委员会的架构。委员会绝非“橡皮图章”,而是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和会议制度。例如,院长办公会至少每季度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工作,科室管理小组每月召开会议分析质量安全问题,真正做到“问题有分析、改进有措施、落实有反馈”。
最后是院科联动,多方协同。华西创新性地引入了“医疗管理组织需要院科联动,多方协同”的模式,甚至将法律顾问纳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医疗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实现了专业支撑、医疗管理、法律保障的三位一体。
《方案》的另一大重点是“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李大江指出,医疗质量源于每一个诊疗环节的精准把控,必须将管理重心从终末评价向过程控制前移。例如针对《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的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和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华西医院根据行动目标和监测指标等,将工作重点聚焦环节质量与行为管理。
在过程质量管理上,华西医院的实践经验体现了“精益”与“智慧”,不同质量管理工具的组合运用也进一步加速落实了管理理念。例如,为强化基础质量,医院通过健全核心制度、合理用药用材、临床路径管理以及严格的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如手术分级、高风险技术、限制类技术准入),从源头保障安全。在重点环节把控上,针对围手术期、危急值、VTE防控、不良事件上报、超说明书用药、医患沟通等关键节点进行标准化、数据化监控,例如麻醉科通过“降低死亡率八大举措”。在工具使用方面,医院强调职能部门和科室要熟练运用PDCA、RCA(根因分析)等质量管理工具,对质量指标、风险数据、不良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将数据转化为改进的依据,推动持续质量改进(CQI)。
最后,李大江根据多年管理经验就如何落实《方案》提出建议:
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全院上下,尤其是院领导和科主任,必须深刻理解质量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
全面自查,精准整改:对照《方案》十大问题清单,结合本院实际,开展彻底的自查自纠,建立台账,限期整改。
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加强正面引导和职业精神教育,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安全”的文化氛围,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而非隐瞒。
聚焦数据,持续改进:建立院内质量指标体系,用数据说话,通过定期分析、反馈,形成“监测-分析-干预-改进”的闭环管理。
院科联动,重在执行:再完美的体系也需要在科室落地。必须加强职能部门对科室的指导、服务和监管,帮助科室将各项要求转化为日常实践。
目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已进入精细化、系统化、数据驱动的新阶段。华西医院的经验证明,质量安全不是负担,而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永恒主题。李大江强调,医疗机构必须以《方案》为纲,以患者安全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构建起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执行有力、改进持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真正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