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院士:上海希望建第一座激光聚变能电站,2045年商业运营
9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张杰在2025年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上作了题为“用激光聚变点亮未来”的报告,并透露他的团队已于2024年底在嘉定启动研究基地建设,通过三步走,在上海建设第一座聚变能电站,希望于2045年实现商业运营。运用团队提出的点火方案(双锥对撞点火),最终发电成本将只有美国聚变发电的一半。
在过去6年,张杰带领团队进行了11轮大型物理实验,解决并验证了所有重要物理问题,他们使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的“神光II”升级装置。“在刚结束的第11轮实验中,我们获得的聚变三乘积达到仅次于美国NIF,预计于2028年可实现点火。” 张杰还提到,在实现点火后,他们一方面要提高增益,一方面要提高重复频率,“目前美国瞄准10赫兹,我们希望直接达到50赫兹,对发电而言,重复频率越高越好”。 他透露,在这一最关键的50赫兹同频激光驱动技术上,他们正在进行5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现在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2024年11月17日,张杰团队在光机所北区启动研究基地建设,“我们将通过三步走,在上海建设第一个聚变能商业电站。”张杰说,他们预计在2030年前后,实现激光聚变实验堆的所有关键技术研发,从2031-2035年开始进行激光聚变堆的工程研制,最终希望在2045年达到商业运行的目的。 相较于美国的技术方案,张杰表示他们的双锥对撞点火方案增益效率更高,而且增益越高,相对的激光驱动能量百分比占得更低,更有利于激光聚变电站的建造。 聚变能电站性能最终要表现在电价上。张杰说,到2045年,美国聚变能的电价预计为0.37元/千瓦时,“而我们是他们的一半”。 此外,激光聚变能源可以带动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可以达到万亿以上。张杰认为,过去三次工业革命,大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们的底层逻辑都在于能源进步,“而相比过去三次工业革命,聚变能将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我们已经走过了激光聚变的至暗时刻。”张杰说,我们何其幸运,生在一个能够梦想并且能够成就梦想的时代。“我们的梦想是用激光聚变点亮未来,迎接聚变能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本文转载于:《可硿核聚变》。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部分图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Jo0729,承诺3天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