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水利:为江河湖打造"数字分身"
9月10日,水利部在杭州召开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现场会,推动这项核心技术在水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作为水利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数字孪生水利通过构建物理水利系统的实时数字镜像,实现运行状态精准复刻与动态推演,为水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重塑传统水利治理体系。 什么是数字孪生水利? 数字孪生水利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江河湖库、水利工程等物理水利要素进行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映射与智慧化管控。 这项技术具有'虚实联动'与'智能预演'两大核心特征,既通过实时感知实现数字与物理空间同步,又借助数学模型和人工智能预测系统未来状态,提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一体化决策支持。 数字孪生水利技术核心能力 实现物理水利要素1:1全信息复刻 通过专业模型复现水利系统复杂过程 结合多场景参数模拟响应结果优化决策方案 数字孪生水利的系统构成 Part.1 立体感知网络:一体化监测体系 作为数据采集基础,立体感知网络建设遵循系统化、标准化原则。2024年7月水利部发布《数字孪生水利'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能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建设目标与路径,奠定五维监测架构。 遥感卫星获取宏观汛旱、水土流失数据 雷达成像实现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 无人机巡检河道堤防 搭配测雨雷达捕捉降雨动态 地面水文站采集水位、流量等核心水文参数 水下传感器监测水温、渗流等,填补水下盲区 工程关键部位部署设备 追踪坝体应力、位移等安全指标 Part.2 数据支撑体系:标准化数据底板建设 数据支撑体系作为'数字基座',负责数据汇聚、清洗、存储与标准化处理,构建全业务高质量数据底板。数据来源包括实时监测数据、静态基础数据及管理业务数据。通过实施监测感知专项计划,推动数据采集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数据质量可靠、格式统一,为模型运算提供坚实基础。 Part.3 智能模型平台:决策'智慧大脑' 智能模型平台整合专业模型与AI算法,具备模拟、预测、优化三重功能。依托高性能算力,平台可实现'分钟级'仿真,大幅提升决策效率。 水动力与水文模型,用于模拟洪水、泥沙等复杂过程。 工程调度优化模型,优化调水调沙等方案,实现多目标协同。 AI智能预测模型,基于海量数据提升预测精度,缩短预报周期。 Part.4 实战应用场景:技术落地载体 目前数字孪生技术已在三大领域成熟应用。 防洪减灾领域,通过模拟不同调度方案,有效降低洪峰流量,减少灾害损失。 工程安全领域,构建'健康监测'体系,替代传统人工巡检,提升工程安全水平。 水资源管理领域,模拟供需平衡状况,推动水资源'精准管控'。 随着监测感知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该项技术将延伸至流域治理、水生态保护等更多领域,实现跨业务协同发展。 ROBOOCEAN 通过'感知—数据—模型—应用'全链条技术体系,数字孪生水利成功构建水利'数字镜像'与'智慧中枢',将成为保障水安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标志着水利治理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