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家活动 | 不止关心工作,更懂你的‘育儿难题’!WinS常州组织的这场讲座好棒!
当深夜的台灯还亮着,孩子的作业本却只写了两行 当你耐着性子讲解,转身却发现孩子在偷偷玩橡皮 当辅导变成 “战场”,你吼完孩子又偷偷后悔… 有没有中招? 亲爱的家长,你不必独自承受这份疲惫! 森萨塔WinS组织了一场专门针对育儿难题之一——辅导作业的工作坊,带你告别焦虑,帮你打破 “陪写困境”! 此次邀请的授课专家是何雪芬教授,她在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等课题上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专家介绍 工作坊现场 一开场,不少同事就倒了“辅导苦水”: - 看到孩子连简单题都会出错,忍不住急躁; - 孩子碰到一点困难,就放下笔喊“妈妈帮我”; - 知道不能替孩子做事,可到底该怎么把握“帮”的度? 何教授笑着说:“别慌,咱们先从‘调整心态’开始,把辅导作业从‘战场’变成‘互动’。” 现场互动 3个心理学知识:帮你看透辅导问题本质 何教授没讲枯燥理论,而是用身边事拆解了3个超实用的心理学概念,听完瞬间懂了孩子的“小别扭”: 投射效应:别把你的情绪“甩”给孩子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故意磨蹭”,是你自己心情烦,看什么都不顺眼——这就是“投射效应”,把自己的情绪当成了孩子的问题。 现场有同事分享妙招:“发现自己心情不好,就跟孩子说‘妈妈先冷静10分钟,等下陪你写’,避免把火撒在孩子身上。” 何教授连连点赞:这才是聪明的情绪管理! 支架理论:帮孩子“搭台阶”,别直接“抱上楼” 孩子不会做题时,别直接给答案,要像“搭脚手架”一样帮他: - 孩子不会写作文?先教他列“开头/中间/结尾”框架(示范支架); - 孩子记不住单词?提示“这个词和‘苹果’发音像吗?”(提示支架); 等孩子熟了,再慢慢撤掉“支架”,让他自己来。 自我效能感: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孩子不爱写作业,可能是觉得“我不行”——这就是“自我效能感”低。 何教授教了个小窍门:把作业列成清单,每完成一项就打勾,孩子看着满页的勾,会慢慢觉得“我能做好”。 比如孩子每天背5个单词,背完打勾,一周后告诉他“你这礼拜多背了10个,进步好大”,比空说“你真棒”管用多了! 参加者全体合影 工作坊结束时,所有参加者与何老师(中间黑色上衣)合影留念。 没能到现场参加的家长们,不用遗憾, 干货给大家总结在下面了。 直接能用的5个辅导方法:简单还高效 主办方WinS寄语 采访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Alex Zhou时,他说:“之前收到很多同事说辅导作业压力大,所以特意找了何教授,就想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WINS每次活动都会先收集反馈, 其中包含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然后委员会内部会挑选重点和热点, 确定主题之后会联系合适的嘉宾来排程。” 接下来,WinS还会继续举办“轻松育儿”系列分享会,你有啥育儿困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结语 最后想跟大家说:辅导作业不是“比谁更凶”,而是陪孩子慢慢成长。把今天的方法试着用起来,你会发现,孩子愿意配合了,你也没那么累了~ 觉得有用的话,转发给身边的同事,一起做“轻松不焦虑的职场爸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