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FER X首轮可再生能源招标获10GW申报,第二轮招标倾向欧盟制造
近日,意大利能源管理机构 GSE(Gestore dei Servizi Energetici)宣布,“FER-X Transitorio过渡计划”首轮可再生能源招标已完成申报。本轮共吸引818个光伏电站项目参与,总申报规模达10.09GW,大幅超出政府设定的8GW授予上限。最终排名和中标结果将于12月11日公布。
与此同时,意大利环境与能源安全部(MASE)也对FER-X法令进行了更新,并于9月16日启动了第二轮招标,计划分配最低200MW,最高1.6GW的容量。新规特别增加了第5-bis条,为1MW以上的光伏电站设立一个不超过采购最大配额20%的专门竞标程序,要求参与该竞标的项目从电池、组件到逆变器均为非中国制造,且至少一个其他主要模块(例如跟踪支架、光伏玻璃等)不原产于中国。
根据意大利太阳能行业协会Italia Solare的数据,2025年前7个月,意大利新增装机3.35GW,新增光伏系统132,276个,累计太阳能装机突破40GW。在2023–2024年间,随着促进住宅太阳能安装的“超级奖励”(Superbonus)计划结束,意大利户用容量新增放缓,同比下降20.78%;而大型地面电站新增容量同比增长163.14%,显示市场正逐步向大型集中式项目倾斜的趋势。
意大利此次引入的“非价格标准”,实质是对欧盟《净零工业法案》的响应。该法案明确要求,到2030年,欧盟本土制造的战略净零技术(含光伏)份额需达到40%,同时降低对单一地区供应链的依赖。作为欧盟主要经济体,意大利借助招标规则引导项目优先采用“非中国产组件”,一方面推动欧盟及本土制造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提升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与自主性。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这一政策变化意味着意大利市场的准入门槛显著提高。若未能在欧盟建立本地化产能,将面临失去专项招标机会的风险。而对欧盟本土光伏制造商来说,这一政策相当于“定向扶持”,有望加速其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但需要在新规下可能更高的非中国产品价格成本与更易获得的补贴收益之间做出新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