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服绿电新名片
“零碳智慧基站”创新模式 在全球积极探索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背景下,中通服设计院打造的新疆阿克苏零碳光储一体系统沙漠地区应用项目,正成为沙漠通信供电领域一项具有标杆意义的实践。 该项目选址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覆盖阿克苏与巴州地区,通过建设113处完全由光伏和储能供电的通信基站,有效服务铁路沿线、油田作业区和农牧民生活区,不仅解决了偏远地区网络覆盖难题,更以“零碳智慧基站”的创新模式,为全球沙漠场景绿色能源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塔里木样本”。 遵义“公交场站+光储充”成功实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双碳”目标的推进,公交行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公交车充电成本较高、电网峰谷电价差显著以及部分时段供电稳定性不足等问题。 贵州通服遵义公司成功打造了“公交场站+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服务模式,不仅盘活了车辆报废回收站大面积闲置场地资源,还为公交行业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实现了光伏、储能与充电设施的深度融合,为后续在其他公交场站、物流园区等场景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光储充“直柔”示范样板 随着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不断深入推进,湖北电信工程公司携手湖北邮电规划设计公司,成功打造了大冶市光储充一体化直柔项目。 作为国内首个应用“直柔”(直流配电与柔性控制)技术的光储充综合示范项目,该项目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智能调控与高效整合,不仅构建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智慧能源体系,有效提升绿电消纳水平,也为公交运营和居民出行提供清洁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显著助推地方绿色交通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首创“风光储+负荷”微电网 在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中邮建公司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基于“风光储+负荷”一体化能源管理模式的数据中心微电网项目——腾讯怀来数据中心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项目。 项目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现高效清洁供能,年发电量达1310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约9.8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11万吨,有效提升能源自给率和运行智能水平,为各类场景提供可复制、高效益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示范价值和推广前景。 光储云平台,运维新标杆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中国通建四局成功打造“光储云绿能平台”,引领光伏发电从“粗放式建设”转向“精细化运营”。 平台基于先进系统架构与技术,集成设备监控、数据分析、故障报警与智能巡检等核心功能,显著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有效提高发电效率。目前,平台已接入超过1.4万个电站,实现了“平台+建设+维护+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持续赋能光伏产业升级,为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坚实支撑。 区域工商业参与能源转型 福建通服立足企业用能实际、聚力绿色转型发展,在四川乐山沐川县沐溪镇四川永丰浆纸厂区创新打造5.97MW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项目充分利用闲置厂房屋顶,以“自发自用”模式实现绿色电力就近消纳,不仅显著缓解高峰限电时期生产保障难题,更形成了可推广的厂区低碳化升级路径,为区域工商业参与能源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沐川方案”。 让建筑在阳光下发电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承建的重庆长安璧山智能网联低碳产业园一期屋顶光伏EPC项目充分利用厂区屋面资源,建设规模化分布式光伏系统。 该项目在三栋厂房屋顶铺设光伏组件,总装机容量13.73MW,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实现与屋顶结构高效融合,在保障建筑安全与美观的同时,显著提升园区绿电自给能力,为企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 水风光储一体化 为积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华能澜沧江公司加快推进以水风光储一体化为核心的新能源基地建设。 中邮通公司为本项目提供全过程监理服务,助力构建总规模超9000万千瓦的清洁能源基地,全力推动“水光互补”、高效协同,为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光伏+养殖”融合示范 在探索县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的实践中,湖南通服在广西北海合浦县成功实施了一项具有标杆意义的“光伏+养殖”融合示范项目——南国乳业养殖基地分布式源荷聚合项目EPC总承包工程项目。 项目创新性地利用规模化养殖场27栋牛舍屋顶资源,建设总装机容量5.356MWp的光伏电站,通过先进的单晶硅组件、组串式逆变器技术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就地消纳与电网协同优化,不仅为当地农业产业绿色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更打造了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绿色能源样板工程。